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湖南郴州桂东县以玲珑茶打造生态富民之路
2025-04-11 19:16: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周雨晴责编:尹红燕

  云间一盏茶,万亩清风来。

  4月12日,由湖南郴州市总工会、郴州市农业农村局与桂东县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郴州市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暨桂东县‘茶文化’”旅游季启动活动将在桂东县清泉镇启动。

  高山论茶,恋上高海拔!

郴州市桂东县“玲珑茶”打造生态富民之路_fororder_图片3

桂东县清泉镇万亩茶园 供图 桂东县委宣传部

  清泉镇的万亩茶园是玲珑茶的核心产区,300余年的种茶历史,让这片土地浸润着茶文化的芬芳。桂东县正是依托“玲珑茶”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根植茶文化,延伸产业链,筑实“绿”产业,让茶香润遍泉江,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千年茶韵,非遗焕新生

  4月11日清晨,清泉镇万亩茶园笼罩在薄雾之中,茶农指尖翻飞,鲜嫩的芽尖落入竹篓,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玲珑茶香。

  玲珑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相传玲珑山上曾有“山母仙”骑马传授制茶技艺,至今山顶仍留有“马归槽”的传说遗迹。这种高山云雾茶,以“形如环钩、奇曲玲珑”著称,冲泡后汤色清亮,滋味醇厚回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等营养成分。  

  2012年,玲珑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工艺包含“八道工序”——选芽摊放、杀青、清风、揉捻、初干、整形提毫、摊凉回潮、足火烘焙。如今,桂东茶人在坚守古法的同时,引入智能萎凋机、光谱色选机等现代设备,让玲珑茶品质更上一层楼。

  清泉镇万亩茶园里,处处是茶农采茶的身影;茶叶交易市场内,茶农与茶商热闹交易;88家茶作坊忙个不停,生产线连轴转,玲珑茶不断产出。

  2025年,明前茶每斤售价突破2800元,仍供不应求。  

  茶旅融合,青山变“金山”  

  “以前种茶只为糊口,现在茶园成了景区,游客来了,收入翻了几番!”清泉镇茶农钟春兰笑着说。

  近年来,桂东县打造“茶香走廊”,把清泉、桥头打造成茶叶专业乡镇,串联起13个茶村、1个茶史馆及全县1000余家民宿,形成集观光、研学、品鉴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模式。  

  在泉江沿岸的茶园里,游客不仅能体验采茶、制茶,还能聆听客家采茶调,感受“茶歌对唱”的独特风情。

  2024年,全县茶旅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科技赋能,绿叶富万家  

  桂东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4.9万亩,11家茶叶规模加工企业,带动14个茶叶专业村,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了“万亩玲珑茶叶观光园”“三十里茶叶走廊”,建有清泉观光园、夏丹鹅颈茶园、桥头红桥茶园、甘坑茶园等四个标准化茶园,年产干茶4700吨,综合产值突破5.2亿元,每户茶农年保底增收1.5万元。   

  走进清泉、桥头,玲珑王、青悠园、一叶神、桥园春、宝宏云雾等茶企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高效运转。

  桂东创新研发茶多酚含片、茶叶面膜、茶酒、茶香粽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绿叶生金富万家。

  茶香致远,文旅添动力  

  “玲珑茶不仅是饮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桂东县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举办采茶节,开展茶文化研学,组建茶文化宣讲团等方式,推动玲珑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桥头乡更是以茶为基,深耕“两叶一竹”(茶叶、粽叶、南竹),落实“五边”(路边、河边、溪边、林边、屋边)模式,让茶香、粽香、竹香飘得更远。

  如今,“游在桂东、吃在桥头”美食品牌越创越响。茶香、粽香、竹香、腊香、土香、客家小吃、特色饮品七大美食系列,在一年一度的“美食文化节”上呈现,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农民增收近1380万元。

  夕阳西下,泉江水清岸绿,茶山披上金色霞光。茶农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茶厂里机械仍在轰鸣,电商直播间点赞声不断……这片承载着桂东人民致富梦的绿叶,正以更醇厚的香气,润泽泉江,香飘四海。(文 罗徽  郭建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