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湖南辣椒“扎根”新疆
2025-04-21 13:45:30来源:湖南日报编辑:李媛责编:尹红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庹炼

  4月,新疆南部气温快速回升,来自昆仑山、天山的冰川融水,滋润着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白杨叶密,左公柳青,农民抢抓农时,正在大规模进行辣椒移栽。

  4月8日至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带领团队成员,走进新疆墨玉县、图木舒克、阿拉尔、阿克苏等地,指导农民进行辣椒移栽。

  光热充足,气候干燥,新疆是辣椒生长的理想之地。不过,这片土地上大规模种辣椒,还是近几年的新鲜事。

  变化,与“辣椒院士”邹学校密切相关。

  晒“日光浴”、机器作业,这里是辣椒种植的理想地

  奔走在南疆多个县市区,院士团队日均坐车6小时以上。62岁的邹学校不觉疲惫,反而有些兴奋。

  “你们看,辣椒喜阳,在这里可以享受‘日光浴’。土地平坦开阔,适合机械化作业。”一路上,邹学校频频看向窗外,面带喜悦。

  4月10日午后,阳光明媚,车子抵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永安镇三连的辣椒基地,几台辣椒移栽机器正在轰隆作业。打孔、取苗、栽苗……机器向前快跑,一行行辣椒苗稳稳当当地立在地里。

  邹学校高兴地说:“机器移栽,效率是人工作业10倍以上,能大幅降低辣椒种植成本,这是新疆种植辣椒的一大优势。”

  “沙土不保水,蒸发也厉害。”邹学校提醒在场的农户,要铺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并及时滴灌。此外,新疆风沙太大,要栽深些,防止辣椒苗被吹走。

  永安镇三连种植户董华魏跟在邹学校身边,边听边做笔记。

  种植邹学校院士团队培育的品种,董华魏每亩地产干辣椒500公斤以上,每亩纯利润达2000元。今年,董华魏扩种到120亩。

  邹学校撑开大拇指和食指,量了量辣椒苗的株距。“这个密度是湖南的3倍,一亩地可以种10000多株辣椒,产量也是湖南的3倍左右。”

  在新疆种辣椒,有“矮密早”三字秘诀。邹学校解释,新疆光照充足,栽密一点,不但可以提高单产,辣椒之间还能相互遮阴,避免灼伤;选用矮小点的品种,便于机械化作业;选用早熟品种,可避开高温干旱期。

  新移栽的辣椒苗,经过滴灌后,在阳光下挺拔翠绿。邹学校满脸欣慰,现场算了两笔账——新疆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每亩利润达2000元左右,辣椒可以成为新疆百姓增收的大产业。此外,将辣椒生产向新疆、内蒙古等西北优势产区转移,可以3-6倍的效果减少长江以南、华北地区的辣椒耕地占用。

  品种定制、参加“海选”,院士种辣椒有“狠活”

  在新疆种辣椒,挑战也不小。

  4月9日午后,和田地区墨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附近的辣椒移栽地,阳光亮得发白,气温逼近30℃。刚移栽的辣椒苗,有些已经被晒蔫。

  “太热了,移栽后要尽快滴灌。”邹学校蹲在田边,叮嘱农户。

  墨玉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启亮说,每年七八月份,这里持续高温。他认为,墨玉县发展辣椒产业,首要是培育出适宜当地的品种。

  “你需要什么种子,我就可以培育出什么品种。”作为我国唯一的“辣椒院士”,邹学校有定制种子的“超能力”。 针对高温问题,邹学校院士团队培育出在7月前就能坐果的早熟品种,避开后期高温影响。为适应机械化采收,培育出个子矮小、植株紧凑的品种,方便机械化一次性集中采收。

  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种植户吾加卜杜拉·图尔迪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6.5亩辣椒,收入很可观。

  “过去,墨玉县没有辣椒种植传统。近两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5万亩。”王启亮说,未来三年,墨玉县将把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8万亩。

  几百公里外,位于图木舒克市的湖南湘研种业公司育种站,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品种对比试验。

  育种站大棚里的3000多个品种辣椒苗,长势不一,科研人员赵书恒正在笔记本上记录它们的生长特征。

  “这些种子正在参加‘海选’,再经过复选、决选,从3000多个种子中选出几个主打品种。”邹学校告诉记者,在当地培育出来的品种,更适合当地的气候。早在三年前,他指导湖南湘研种业公司将育种站设在这里。

  驻守育种站3年,强烈的光照,让原来白皙的“90后”赵书恒,变成了皮肤黝黑的“农民”。

  “种业科研靠前点,农民种植就少走弯路、多增效益。”邹学校为青年科技人员点赞,并将其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设立在塔里木大学,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辣椒院士”工作站。

  邹学校说,将在新疆推广种植辣椒300万亩,让湖南辣椒成为新疆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