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甘肃庆阳:全力打造双千亿级产业支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4-29 17:03: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4月28日,甘肃省委宣传部“发言人来了”(庆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庆阳市举行。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立荣,庆阳市常务副市长刘长发分别介绍了全省项目建设和庆阳市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甘肃庆阳:全力打造双千亿级产业支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29114313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2025年一季度,甘肃推进省列重大项目开工建设56个,开工率达56%;162个续建项目复工,复工率高达93.64% ,为全年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2025年全省发展目标,全省“三个清单”共纳入6978个重点投资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规模达6893亿元。

  甘肃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为契机,深入推进项目审批“放管服”改革,通过创新“一窗受理、数据跑路、并联审批”机制,将企业投资项目涉及的核准(备案)、节能审查、用地预审、环评等10余项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套餐,实现“一次申报、同步核验、限时办结”,审批效率大幅提升超40%,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刘长发表示,庆阳始终锚定“挑大梁、作标杆”的使命担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庆阳市GDP突破1213亿元,稳居全省第二,能源工业与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全市建成千万吨级油气基地,1.2万P算力集群投入运行,原煤产量突破千万吨,数字经济产值同比激增176%,发展动能强劲。

  在项目建设方面,庆阳市2024年实施17个省列重点项目、120个产业项目,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通过创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工业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25天,出让“标准地”3200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庆阳市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保持第一方阵,吸引了大量投资,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94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项目开复工率与投资完成率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庆阳革命老区发展,实施“政策+资金+基建”三位一体赋能策略。2023年至2025年,甘肃省累计倾斜政策项目121个、专项资金57.84亿元,重点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及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同时,庆阳通过新设“东数西算”产业园、升级4个工业集中区为省级开发区,构建起“一核三带多节点”产业承载体系,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在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庆阳完成甘肃能化庆阳煤电项目核准,加速马福川等3个千万吨级煤矿前期工作,预计新增煤炭产能3000万吨/年,有力保障区域能源供应,推动产业升级。

  据庆阳市数据局局长梁小荣介绍,庆阳围绕做大集群算力规模,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2025年6月份将建成“五纵四横”的园区路网基础配套,为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提供有力硬件支撑。梁小荣表示,庆阳已建立数字经济一体化招商引资机制,构建市县一体的招商工作格局,积极与南京、苏州、赣州等18个城市开展“结对子”合作,构建算力协同调度机制,充分发挥庆阳集群算力“蓄水池”作用。

  此外,庆阳实施服务业企业倍增计划,建立包含120户企业的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库,通过清单式调度、保姆式服务、梯队式培育,推动企业入规纳统,助力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庆阳市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统筹布局传统能源与数字经济两大赛道。在传统能源领域,以油、气、煤、电、化全链开发筑牢经济“压舱石”;在数字经济领域,凭借“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抢占算力经济新赛道。下一步,庆阳将继续发力,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建成千万吨级油气产能、万P级算力集群的双千亿级产业支柱,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文/图 吴海兰 陈宏岩 郭悦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