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三个一” 绘就新图景:平凉税务“强基工程”释放改革动能
2025-05-09 16:42: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2025年以来,平凉市税务系统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通过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监管和服务中的基础性问题,推动执法更规范、管理更高效、服务更精细。税收宣传月期间,来自中央驻甘、省级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平凉,亲身体验“强基工程”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

  一幅图,鸟瞰“强基工程”总框架

  走进泾川县税务局,一幅展板上的思维导图映入眼帘。据工作人员介绍,思维导图是根据泾川县局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总体部署绘制而成,清晰展现了县局“强基工程”的思路和举措,既是一张路线图,也是一张作战图。

  为更直观地了解“强基工程”,采访团来到泾川县元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实地采访公司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扎根本土的建筑安装企业,先后承担280多项建设项目,竣工面积超39万平方米,累计上缴税金1192余万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谈及税务部门“强基工程”时,该公司总经理王海升表示:“税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比对,2025年提示并指导我们化解了一笔涉税风险。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格外注重风险防范,帮助我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运营发展之中。”

  泾川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强基工程”建设,县局集思广益,找到了“强化第三方数据运用,深化税费协同共治”这一有力抓手,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税务主责、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税费共治机制。该机制将县域内30多家单位和104项内容纳入数据共享通道,精准打通了数据获取壁垒,为构建税费征管新模式、打造税费监管新机制提供了新样板。

  一场会,共话合规经营新命题

  深化“强基工程”建设,合规经营是绕不开的重要命题。在平凉市崆峒区税务局会议室,采访团与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涉税中介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分别以税务部门、中介机构、外部媒体的视角,聚焦合规经营,进行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作为连接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的桥梁,在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推动“强基工程”建设方面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崆峒区柳湖税务分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区涉税服务机构,该局干部宋玲玲介绍:“我们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统一管理标准和答复口径,通过规范一个涉税中介,推动全区涉税机构不断提升专业化、规范化和诚信化经营水平。”

  平凉市崆峒区会计协会副会长、平凉智博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东在与采访团交谈时说:“税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越来越规范高效。作为涉税服务机构,我们要求自己将合规经营体现在每一笔业务当中,帮助服务对象提升涉税事项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大家共同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一张票,擦亮特色产业“金名片”

  红牛和苹果是平凉市静宁县走向世界的“金名片”。采访团走进静宁县,着重了解了“强基工程”建设在这两个行业的经验做法和良好成效。

  “我们以‌检验检疫票为抓手,核查确认肉牛养殖企业或个人的销售行为和收入情况,从而实现精准税收征管。”静宁县税务局界石铺分局局长吴劭先以供港红牛行业税收监管为例,向采访团介绍了静宁县局“强基工程”建设的措施和成效,“我们还提请检验检疫部门将检验检疫票的信息与税务部门共享,从而共同提升税收监管效能。”

  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是静宁县成立最早的一家集果品种植、保鲜贮藏、分级包装、品牌营销和出口创汇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负责人靳玉国说,“2024年在拓展海外市场时,税务部门及时获取报关数据,指导我们完善单证链条,避免了退税风险。越来越规范的税务管理让我们能够安心经营,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市场拓展。”

  据了解,2025年以来,静宁县税务局以数据治理为抓手,构建了“精准监管、政策赋能、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的监管和服务体系,为红牛和苹果产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税收支持,有效推动了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幅图、一场会、一张票,点点滴滴,是平凉市税务系统在推进“强基工程”方面倾注的智慧和心血。接下来,平凉市税务系统将继续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一体推进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更好展现平凉税务新作为。(文 薛林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