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上午,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协办的2025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兰州举行。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甘肃省各地各文博单位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策划推出专题性临时展览、学术讲座、研学社教、公益鉴定、文创集市、文艺展演等千余项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
当天,甘肃主会场活动推出“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AR智慧课堂体验,“再探秦文化”公众考古小课堂、百人考古活动,“简牍万象 文化共生”青年文化集市,“简牍万象”主题社教活动等。发布14个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文物里的甘肃故事”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向20家新晋为青少年教育省级资源单位的博物馆授牌,向获得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和优胜奖的14家单位颁发证书,向20年来为甘肃秦文化考古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5家合作单位和10位专家颁发感谢状,为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授牌、授旗。其间,还举办了《秦陵——实证秦人的崛起与统一》《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专题讲座。
据介绍,近年来,甘肃省文博系统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体系布局,提升服务效能,博物馆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262家,每9.38万人拥有1家,居全国第一。丝路、黄河、长城、红色、民族民俗、工业遗产等系列主题博物馆体系渐趋完善、布局合理,富有甘肃特色的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年均推出各类陈列展览400多个,开展“四进”、社教研学等活动4000余场次,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举办云展览、云直播、云教育及各类文化传播活动2万场次,以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开放单位为支撑、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