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黄鑫睿
“经过我们这个系统的工程治理,我们现在能看到玉米也在茁壮成长,同时我们在这边也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搞了一部分试验田,和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6月4日,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活动中,白银市生态环境局景泰分局局长苏志广感慨地说。眼前这片位于景泰县芦阳镇城北东村的土地,正是景泰县生态治理的生动注脚,展现着当地在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白银市景泰县地处干旱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域环境特殊,流域内植被覆盖稀少,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于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县来说,土地是民生之本,但大量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生态改善,治理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景泰县芦阳镇城北东村玉米地
近年来,景泰县通过工程排碱、节水灌溉、农艺改良能多项措施开展综合治碱,初步遏制了土地盐碱化加剧的趋势。2024年,景泰县抢抓国家利好政策机遇,成功争取到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为大规模治理盐碱地带来了新契机。
国家级试点项目成为治理盐碱地的核心力量。该项目目标是对2.3万亩盐碱地进行改造提升,采用了暗管排水排盐、微生物菌剂改良、水肥一体化等创新技术手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大量盐碱水被排出,曾经荒芜的土地得到初步改良,已逐步恢复耕种。
如今,景泰县已建成排碱渠110公里,保障着20万余亩水浇地。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果和实现增产增收,景泰县还积极与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筛选适合本地生长的耐盐碱作物品种,通过科研力量的加持,为盐碱地农业发展探索出更具潜力的路径。
农民检查玉米苗生长状况
未来,景泰县将继续秉持“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定位,在巩固现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不断探索创新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模式。同时,景泰县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盐碱地治理的科技含量,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景泰县在盐碱地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实践,是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实践。景泰县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将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守护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大力量,让这片土地山更绿、天更蓝、风景更优美。(文/图 武嘉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