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护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6-09 16:32:3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执行队伍建设,促进公正高效规范文明执行,有力维护司法权威和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实现执行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的良好局面。

  体系重构:“两局一中心”格局,深挖执行潜力 

  长期以来,甘州区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数量高位运行,执行收案占全市法院执行案件60%。如何以有力举措破解执行质效瓶颈,提升司法公信力,始终是甘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现实难题。

  2024年初,为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执行工作安排部署,紧盯新版指标考核体系落实,全面提升执行工作水平,甘州区人民法院结合执行工作最大、最关键的实际,构建“两局一中心”执行新格局,坚持“两局一中心”共同向党组负责,总体安排部署工作思路,实行裁执分离、分权制衡、分段执行的运行架构,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最强大脑”和“神经中枢”功能,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

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张掖市甘州区法院执行工作护航高质量发展纪实_fororder_图片9

“两局一中心”执行工作格局和“三分”办案工作机制 供图 甘州区人民法院

  流程再造:“执前督促”机制,凝聚执行合力 

  甘州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于2024年3月印发《关于强化执前督促履行、促进执源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执源治理中心,制定了《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立审执一体化”执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督促促履行、履行促执行”的良性运行机制,推动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的协同配合,形成了完整的执源治理体系。

  机制创新:“执行110”机制,提高执行效率

  2024年以来,甘州区人民法院院党组高度重视并积极完善推行“执行110”工作机制。执行指挥中心负责制定“执行110”应急出警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重点对故意躲避法院执行、无正当职业、无固定居住地和正常工作日八小时之内难以查找的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应急小组采取无节假日办公,全天候处于备勤状态,做到“即时出警有速度,雷霆执行有强度,司法为民有温度”。

 “执行110”的实施,实现了“7×24”随时接警、及时出警。2024年6月17日“执行110”应急出警热线启动后,截至2025年5月10日,执行指挥中心共接到执行举报电话1306起,及时出警663次,成功拘传被执行人471人,拘留132人,有效震慑了被执行人,促使其履行义务,直接促成142件案件执结,执行到位金额673.56余万元,取得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营造让被执行人“不想规避执行、不愿规避执行、不敢规避执行”的高压态势,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张掖市甘州区法院执行工作护航高质量发展纪实_fororder_图片10

执行指挥中心 供图 甘州区人民法院

  数字赋能:执行指挥中心“一张网”通办

  执行指挥中心按照专人负责、统一管理的要求,将信息核对、网络查控、繁简分流、电子送达、委托事项等八类事务性工作集约化办理,中心下设执前督促、执行立案、事务集约、异议审查、保全实施、综合管理、卷宗扫描和终本案件管理共计八个工作单元,涵盖了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执行立案到结案审批,实现了执行案件的全流程监管和闭环管理,也为即将开展的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4年,指挥中心集中发起网络查控3.9万次,冻结银行账户76.25万个,扣划银行存款2.19亿元,自动生成并向被执行人送达电子文书5.26万份,查封房产962套,集中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786人,限制高消费4027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州区人民法院正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担当,持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各方力量解决执行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文 朱永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