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水市清水县中小学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结合县级以上非遗特点,提炼内涵,引入到校园文化中,为学校办学增添特色。
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推出以戏曲、清水小曲、舞狮、腰鼓为核心的非遗特色课程,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实践体验,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腰鼓兴趣组
戏曲课堂中,孩子们身着戏服、画上行头,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清水小曲兴趣组里,舞台中央4名身着传统斜襟布衫的小学生手持折扇、彩帕,身姿挺拔地肃立,当三弦琴浑厚的音色与清脆的竹笛交融响起,孩子们齐声开腔,一曲《织手巾》瞬间将观众带入悠远意境。
舞狮
清水县原泉小学秦腔社团学生王雯婷说:“小时候我总在电视上看到戏曲演员在台上表演特别羡慕,现在学校开设了戏曲兴趣组,我也报名参加了,现在我也能穿着漂亮的戏服、化着精致的妆容去表演,我非常高兴。”
清水县第一幼儿园始终致力于将本土非遗融入日常教学,凭借在非遗传承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成为天水市幼儿教育阶段非遗传承的标杆。
戏曲表演
为了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非遗剪纸的独特魅力,清水县第一幼儿园多次开展非遗剪纸活动,开启“指尖艺术”课堂,老师们从纸张折叠方法教起,示范剪刻技巧,红纸在剪刀下翻转游走,很快变出花鸟、生肖等生动图案。
清水县第一幼儿园副园长马瑞芳说:“我园以‘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为目标,通过系统化、多样化的实践,让剪纸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首先,我们定期邀请非遗剪纸省级传承人王永兰老师来园培训和授课,让老师们提升剪纸技艺的同时,也让孩子们近距离领略传统技艺的精妙。”
清水县第一幼儿园不仅设有巧手剪纸坊特色大区域,还将剪纸元素融入班级环境创设,用幼儿的剪纸作品装饰教室。
幼儿剪纸作品展示
清水县西关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课程,涵盖戏曲、迷人摔跤、剪纸等项目,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操场上学生们的木人摔跤表演率先点燃热情,看似“两人缠斗”的木人,实则由一人操控。推、绊、勾、倒等动作连贯生动,配合民间锣鼓打击乐,将摔跤场景演绎得惟妙惟肖。
木人摔跤表演
清水县西关小学将非遗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每周固定安排课时,并组织专业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授课。除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校还举办非遗主题展览、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与校外非遗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的接力与参与。天水市清水县整合文化、教育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力度,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传播,让非遗保护成果在校园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文/图 王利萍 丁文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