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长沙智能建造8项经验获全国推广
2025-07-25 10:00:46来源:长沙晚报编辑:尹红燕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从“BIM+装配式”到全链条智能化 定义行业五大应用场景 长沙智能建造8项经验获全国推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长沙在“发布中长期规划”“构建标准场景”“打造试点示范项目”“推广新型实用技术”“培育技能人才”“发布全过程服务导则”“奖补支持产业基地”“成立产业联盟”等方面入选了8条经验做法,这标志着长沙智能建造的创新发展模式获得国家认可,为全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样本”。

  构建评价体系 定义智能建造标准化场景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长沙发布《长沙市智能建造项目评价技术导则》,首创智能建造1.0—5.0标准化应用场景评价体系。

  该体系将智能建造划分为五大应用场景。1.0阶段以“BIM(建筑信息模型)+装配式”为基础,逐步升级至5.0阶段的“BIM+装配式+智能生产、物流+智能施工+智慧运维+智慧运营”全链条智能化。评价体系涵盖项目策划、数字化设计等七大维度,采用“控制项+评分项+创新加分项”模式,推动数智技术与建造全流程深度融合。

  “我们打造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每个环节都融入了智能技术。”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项目作为全省首个智能建造应用场景4.0公建项目,应用了12个智能板块、31个应用项目,承建该项目的负责人杨海军介绍。

  该体系通过搭建可量化的智能建造项目评价系统,进一步明确、规范智能建造相关技术要求,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形成高质量、可复制场景应用模式,积极推动实现全域皆场景的目标。

  发布技术推广清单 推动实用技术落地

  近年来,长沙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2024年度长沙市智能建造领域新型实用技术清单(推广类)》的发布是此次入选的一大亮点。

  2024年4月,市住建局启动智能建造新型实用技术征集,经严格评审后34项技术入选清单。这些技术涵盖建筑工业化、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五大领域,包括三一SPCS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远大住工模块化技术等共29项智能建造实用技术,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应用方向。

  其中,三一集团的SPCS技术实现“等同现浇”效果,减少55%模板用量和50%建筑垃圾;中建五局的装配式制冷机房技术缩短工期三分之一;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的数字孪生平台推动智慧运维发展。这些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彰显“长沙智造”实力。

  通过政策引领和技术创新,长沙正加速从“建筑大市”向“智造强市”迈进,将持续深化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搭建,构建本质安全的“长沙模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211”数字人才工程 破解行业人才瓶颈

  针对智能建造人才短缺问题,长沙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沙市智能建造“211”数字人才培育实施方案》,创新构建智能建造人才培养体系。

  “211”数字人才培养模式聚焦20家智能建造示范、试点企业,针对行业急需的10个关键技能岗位,依托10家培训基地,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

  6月24日,行业首个系统构建智能建造核心岗位人才标准体系的文件——《长沙市智能建造新“十大员”岗位培训及考核细则白皮书》正式发布,涵盖招投标、设计、施工、运维整个建设和管理的全产业链人才需求,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据悉,“211”数字人才培育工程将成为长沙智能建造人才的“孵化器”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助力培养优秀智能建造专业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长沙已形成‘政策—技术—产业—人才’智能建造全链条发展模式。”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介绍,长沙推出了“55111”发展体系、“四梁八柱一底座”体系和“一五八”工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了“平台产业化、产业平台化”新生态,实现了“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下阶段,长沙将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升住建领域数字化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建设“全国智能建造高地”,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长沙智慧。(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