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邵东箱包 能装“东”“西”
2025-08-01 17:14:4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周雨晴责编:尹红燕

  早晨八点,和朝阳一同醒来的,还有湖南邵东的生产线——不计其数的箱包,蓄势待发奔赴全球。

  50年前,几根扁担挑回的小商品种子,在这里生根,家庭作坊的缝纫机,吱呀作响缝制出第一只帆布包。

  如今,每5只产自中国的书包,就有3只诞生于邵东。

  邵东箱包,“装”下了一个年产值超260亿元、容纳12.5万从业者的庞大产业,将一个小县的“家当”,陈列至世界的货架之上。

  潜心一品

  材料选配、精密裁剪、缝制包体、整合组件……盛夏七月,正值暑假,邵东的书包生产线为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而开足马力,一排排不同款式的书包制作完成后被运送至包装车间打包出货。

  如今,在以邵东城区为中心20公里范围内,可以实现箱包品类全产业链配套。

邵东箱包 能装“东”“西”_fororder_1

工人检查箱包细节 摄影 曾超众

  “最开始,根本谈不上什么产业链。”出生在邵东“袋子专业村”——新凤村的李刚清回忆。“一个家庭、几口人、几台机器,就这样组成家庭工坊,做最简易的斜挎帆布书包。”

  将时针拨回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沿海掀起春潮时,也在这个内陆小城激起阵阵涟漪。彼时,邵东人扛一根扁担,走遍大江南北,倒腾各种小商品,在邵东卖货,也开始卖“邵东货”。

  “什么款式卖得好,就制造什么包。”于是,在“吆喝”中发现商机的邵东人开始生产书包。物美价廉的邵东包逐渐走红湖湘,随着“卖货郎”的脚步行销全国。2006年,瞄准邵东箱包市场前景的李刚清不再在外地卖“邵东货”,决定回乡“入行”,成立了湖南省星星雨箱包厂。“几个人买了三台设备,找了三个师傅,开始生产箱包。”

  然而,家庭作坊的单打独斗难以支撑市场的扩大。需求的闸门一旦打开,低效和分散便成为瓶颈。

邵东箱包 能装“东”“西”_fororder_2

俯瞰邵东箱包厂区 摄影 曾超众

  务实的邵东人很快意识到,想要把“邵东货”卖得更远、装得更多,就得把力量聚拢起来。2010年,邵东启动创建“中国皮具箱包特色经济区域”,按照“重培育、抓提升、创品牌、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立足点,着力提高皮具箱包生产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

  “作坊”逐渐成了“工厂”,“小打小闹”开始迈向“专业生产”。2012年,湖南省星星雨箱包厂也变为湖南省醇龙箱包股份有限公司。

  彼时,一座座箱包厂如雨后春笋般在邵东的土地上立起,箱包产业链不断延伸。如今,邵东箱包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总数达到2268家,另有箱包销售贸易企业1800多家,箱包个体加工户超过2万家,逐步奠定了邵东“中国箱包生产基地”的地位。

  活跃一业

  “咔嗒——”

  在醇龙箱包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的运作节奏和冲压机的有力声响取代了嘈杂人声。

邵东箱包 能装“东”“西”_fororder_3

邓春桃正在整理产品原料 摄影 李媛

  这是邵东诞生的第一条箱包智能化生产线,与之对应的,是产业制造能力的跃升。“人工操作传统裁切工序不仅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风险。”醇龙箱包电气工程师邓春桃介绍,在自动化机械臂的加持下,只需“一压一出”便可完成高效而精准的裁切。“比人工效率高三倍。”

  作为箱包“智造”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醇龙箱包从邵东诞生,却中途“出走”。

  彼时,众多邵东箱包企业主要依靠单一化产品的贴牌、代工订单生存,“一个包赚几毛钱”是常态。“当时主要面向对技术要求并不很高的客户,他们只要有产品差不多就可以了,门槛低。”为了抢单,厂家间常打价格战,进一步挤压了本就狭窄的利润空间。“甚至都赚不到钱。”2014年,醇龙箱包董事长李刚清决定,跳出产业发展“怪圈”,把公司的研发部和市场部搬到广州。

  2020年,邵东“三顾茅庐”,邀请李刚清回乡协助重振邵东传统箱包产业。“我可能做不了领头羊,但我可以做一条‘鲶鱼’,从外面带回来一些新的思想,让整个行业动起来、火起来。”与邵东“一拍即合”,李刚清带着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回到邵东,掀起一场箱包产业的革新。

  据悉,邵东市聚焦本土十三条重点产业链,引进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人才47人,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资金近1亿元,为本地企业的产业升级打通发展的“堵点”。

邵东箱包 能装“东”“西”_fororder_4

智能化生产线 摄影 李媛

  经过持续的投入与研究,醇龙研发出的动上料压膜裁切机,攻克了箱包生产中因为布料绵柔等特性而难以智能化生产的难题,对人工的依赖性降低,生产效率不断跃升。

  近年来,邵东积极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在工艺升级、品牌打造等领域探索新增长点,大力培育一批优质链主企业,推动企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化先进制造业转型。

  与之同行,不少吃“改革饭”成长起来的箱包企业,齐心协力走向转型之路。

  拓展一界

  临近下班,喧闹的车间逐渐归于寂寥,工厂外却开始热闹了起来——楼下聚集起了不少货车,一批批打包好的箱包将自这座内陆小城运往沿海港口,发往世界各地。

  西欧、北美、东南亚、非洲……目前,邵东箱包的足迹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看见,这座湘中小城,同样拥有定义全球市场的力量。

邵东箱包 能装“东”“西”_fororder_5

工人将打包好的产品运至货车内 摄影 李媛

  “最开始做海外市场,客人对产品品质要求不高,产品也比较单一化。”从2008年的第一笔来自埃及的订单开始,李刚清在外贸市场上逐渐发现了一片新天地。“最开始去做欧洲市场的话,其实我们拿出原来的产品,人家根本看不上。”李刚清深刻意识到,唯有掌握核心设计与工艺,才能摆脱价值链低端的枷锁。

  为“攻下”欧美市场,李刚清将目光投向研发与创新——严格把控原料与工艺,精雕细节,推动产品朝着多元化发展,随后拿下欧洲等各地产品认证。

  为了提升邵东箱包产品附加值,和李刚清一样,越来越多的邵东箱包人不再满足于产品“贴牌”出口。他们深知,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立足,需要打造独特的品牌价值和产品竞争力。

  “16年我们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现场就成交了数万只箱包,这给予了我们无限大的信心。”产品畅销,湖南阳光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崇霞的头脑依然保持清醒。面对人才短缺、品牌建设薄弱,唐崇霞坚持每年组织设计师赴海外学习交流,从细微的色彩搭配到前沿的设计理念,不断汲取养分,浇灌出“阳光8点”“SE”“宾尼斯”等自主品牌的成长与绽放,产品销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邵东箱包 能装“东”“西”_fororder_6

唐崇霞(左)为工人讲解箱包制作细节 摄影 曾超众

  企业如是,城市亦如是。近年来,邵东通过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引导箱包骨干企业在工艺升级、品牌打造等领域探索新增长点,增强技术改造、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能力,树立地域品牌形象。

  目前,邵东共有注册商标721件、马德里商标24件、湖南省著名商标25件,湖南省名牌产品25件,20多个品牌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

  锚定发扬区域品牌目标久久为功,邵东箱包正褪去“代工基地”标签,用一方行囊,装下广阔天地,背起无限可能。(文 李媛 席春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