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张掖山丹公路开展拥包处置与路容整修工作
2025-08-01 17:27:1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七月的河西走廊,骄阳如炬,热浪席卷戈壁。G312线山丹段的路面最高温度突破60℃,部分沥青路面出现软化隆起形成“拥包”。在“炙烤模式”下,山丹公路段职工依然奋战在养护一线,他们顶酷暑、战高温,同步开展路面拥包铣刨与路域环境整治,以实干守护这条西部旅游黄金通道的“畅安舒美”。

  清晨出击 与高温赛跑的“第一缕橘红”

  清晨6点,山丹公路段的机关院内已经响起了车辆引擎发动的轰鸣声。虽然来得早,但对养护工人们来说,这是一天中最凉爽、最舒适的工作时间。“高温天气路面容易软化,必须赶在上午十点前完成大部分铣刨工作,避免材料粘连影响处置进度和质量”。清泉养护站站长徐超泉在岗前交底环节向即将出发的队员们强调道。7点整,养护职工抵达G312线马山段作业现场,在作业布设组按照规范要求布设好安全作业现场后,队伍迅速分为两组,一组跟铣刨机,专攻路面拥包,另一组携带铁锹等工具,负责路容路貌整修。“你看,现在十点不到,路面温度就已经很高了”。说话间,徐超泉接着弯腰清理路面铣刨后剩余的铣刨料,他的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却丝毫没有放慢手中的动作。路容整修组的老站长邹英带着站内青年职工正在清理涵洞内的淤积物,在公路养护一线干了31年的老邹戴着大檐帽,手掌紧握住铁锹,却依然挡不住热浪的侵袭。“今年降雨频繁,这些涵洞内的淤积物咱们一定要及时清理掉,保证正常通行”。他挥舞着铁锨,动作干练有力,汗水顺着脸颊滴进滚烫的沙土里,瞬间没了踪影。这一刻,公路人橘红色的工装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如同戈壁滩上绽放的向阳花。

高温下的坚守——张掖山丹公路段战高温同步开展拥包处置与路容整修工作_fororder_清理涵洞淤积物

清理涵洞淤积物

  烈日炙烤 60℃路面上的“精雕细琢”

  上午十点,路面温度突破 55℃。铣刨机的轰鸣声中,技术员陈嘉亨正在仔细测量修复后的路面平整度。在一处严重的拥包路段,铣刨机正一点点剥离软化隆起的沥青层。操作员融毅紧盯着仪表盘,双手稳稳控制操纵杆,每一次铣刨都精准到厘米。“高温天沥青料软得像橡皮泥,稍不注意就会啃坏路面”。他的安全帽下,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在工装前襟洇出大片深色痕迹。“草籽掉进边沟,明年又要长出一大片,必须得割干净点”。老师傅徐良泉负责清理边沟两侧的杂草,一边工作一边用手套擦拭额头上的汗珠。青年养路工张涛则用扫帚将割下的杂草扫成堆,每扫一下,都扬起一阵尘土,呛得人直咳嗽。正午十二点,气温达到36℃,路面温度直逼62℃。副段长杜发虎、苏学儒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作业现场。“各小组注意,轮换休息,每人必须喝一支藿香正气水!”老杜拿着对讲机喊话,作为现场总指挥的他声音有些沙哑,既要确保施工质量,更要保障职工安全。在短暂休整后,养路工人们又拿起铁锹走向刚铣刨完的路段清理铣刨料。国道312线作为甘青大环线的旅游通道,公路人多一分坚守,公众出行就能多一分安全。

高温下的坚守——张掖山丹公路段战高温同步开展拥包处置与路容整修工作_fororder_路面铣刨

路面铣刨

  汗水结晶 5公里路段的“新生”

  下午两点,经过七个小时的连续奋战,“G312线K2603+800至K2608+800路段”148平方米的拥包处置和5公里路容整修工作终于完成。铣刨机停止了轰鸣,割草机收起了刀片,养护工们聚集在路边,看着一辆辆旅游大巴平稳驶过修复一新的路面。“你看这路,多平展”徐超泉笑着说,眼角里还沾着灰尘。邹英拿出手机,拍下今天的路域环境整治成果。年轻的职工坐在树荫下休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站在高处眺望,国道312线这条蜿蜒在戈壁滩上的公路,像一条黑色的绸带,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公路上,也洒在养护工们疲惫却欣慰的脸上。他们收拾好工具,踏上返程的路,身后是畅通无阻的公路,是南来北往的车流,是无数人平安出行的期盼。

  炎炎烈日下,山丹公路段的养护职工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汗水守护平安。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英雄,却是公路上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故事,如同这夏日的阳光,热辣滚烫,温暖而有力量。(文/图 周永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