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祁连山下是我家 | 张掖甘州黑河林场: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绿洲的蜕变
2025-09-15 17:05:5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近日,“祁连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采访团走进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黑河林场。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的戈壁荒滩,如今已变身绿意盎然的林海,黑河林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生态改善与保护的动人篇章。

祁连山下是我家|张掖甘州黑河林场: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绿洲的蜕变_fororder_张掖黑河林场 (16)_AI看图

张掖甘州区黑河林场 供图 甘州区委宣传部

  张掖市甘州区黑河林场自2020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斩获多项荣誉,2022年8月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同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2023年9月荣获“十佳林场”称号;2025年5月被确定为省级保障性苗圃。

  之前,黑河西岸干旱缺水、立地条件恶劣,被称为“石头滩”,造林难度极大。为改善生态环境,黑河林场探索创新出“改地树”的生态修复模式:跨区域调配土方,在3.8万亩造林区域均匀覆盖1米厚种植层,累计覆土1800余万立方米;同时,敷设1600公里灌溉管网,运用“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精准灌溉。针对西北地区造林窗口期短的问题,林场又提出“四季造林”构想,打破传统造林季节限制,开启春夏季为主、秋冬季为辅的造林新模式,年均造林效率提升40%。经过6年不懈努力,黑河(甘州)段西岸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累计栽植各类苗木2000余万株,苗木成活率达92%,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跃升至65%,成为西北干旱区生态治理的典范。

祁连山下是我家|张掖甘州黑河林场: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绿洲的蜕变_fororder_张掖黑河林场 (13)_AI看图

张掖甘州区黑河林场 供图 甘州区委宣传部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黑河林场也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面对资源稀缺,林场主动与各级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到20多个项目支持,内容涵盖道路升级、造林补贴等多个方面;通过项目实施,打造2000亩林苗一体化示范区,扩建450亩保障性苗圃,培育1000亩特色经济林基地。新建、改扩建13处管护站点,铺设115公里林区道路,安装4套智能防火监控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林区管理保护网络。

  为确保造林成果,林场构建全链条管护新模式。制定季节性管护计划,化段包干,分片养护,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林木的灌水、除草等精细化管护工作;针对缺水区域,新建供水提灌站,研发“滴灌+覆膜”节水技术,使苗木年均节水30%,新植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2%以上。引进智能化“森林眼”监测系统,与周边村社建立联防机制,连续6年森林火灾“零事故”。此外,林场还通过“线上宣教+线下演练”提升周边村民防火意识。

  如今的黑河林场,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构建林业产业新生态,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将传统林区升级为3A级黑河生态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50万元。同时,重视碳汇经济,引进智慧林业监测系统测算林区碳汇储量,开展碳汇公益造林活动。2022年,林场助力张掖市与西部碳汇公司达成首笔碳汇交易,收益400万元,实现“生态管护—碳汇生产—交易变现”的绿色经济闭环,此外,还创新推出“碳汇研学游”项目。

祁连山下是我家|张掖甘州黑河林场: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绿洲的蜕变_fororder_张掖黑河林场 (1)_AI看图

张掖甘州区黑河林场 供图 甘州区委宣传部

  未来,黑河林场将继续深化“林旅+”与“生态+”发展模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项目支撑+科技赋能+业态融合”,丰富壮大森林康养综合体;推动林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甘州区黑河林场也将在生态改善与保护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文/图 马心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