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研发、家禾集团培育的“甘农薯7号”原种大面积提质增产观摩会,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举行。省、市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及农资企业代表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产,直观展现了该品种的优异性能与产业价值。
观摩会现场
经高校测评组及测产专家组实地检测,随机选取3个6㎡标准样方和1个59㎡样地实收测产,“甘农薯7号”平均亩产达4882.28公斤,块茎干物质含量平均21.49%。对各样方随机抽取100粒以上原种目检,均符合国家马铃薯种薯生产标准;委托国家认定第三方检测机构对1500亩种植区17个样点植株检测,马铃薯X病毒、A病毒等6项病毒指标全部为阴性,各项指标均达标。
观摩会现场
作为甘肃农业大学张峰教授团队研发的优良品种,“甘农薯7号”优势显著。其抗旱耐热、适应性强,在旱作条件下抗病性突出,能有效抵御多种病害;商品薯率高,薯块均匀、外观良好。此次观摩种植区域采用单垄双行“起垄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栽培技术,每亩定植6400株2-5g原原种,配套精准追肥、全程植保等措施,现已有1500亩马铃薯原种实现规模化种植示范。
“甘农薯7号”
自2017年示范推广以来,“甘农薯7号”已在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广泛种植,累积推广面积超90万亩,覆盖全国12个马铃薯主栽省份。作为培育主体,家禾集团2025年计划繁育原原种两千万粒、扩繁原种一万吨、生产商品薯五万吨,此前新建的33座日光温棚已使其原原种扩繁能力提升30%。
“甘农薯7号”的成功推广,源于科研与产业合作“双驱动”。甘肃农业大学团队研发高效栽培技术持续“造血”,家禾集团依托基地、资金和市场网络“输血”,双方共建“育繁推一体化”闭环。这一模式推动种薯繁育规模化、标准化,加快科技成果落地,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及甘肃全省马铃薯产业从“种薯大省”向“种薯强省”迈进注入强劲动能。(文/图 王文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