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将至,地处祖国北疆的呼伦贝尔市“温暖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当地以“冬病夏治”为抓手,联动智能升级与精准服务,全力守护供暖民生线,让群众在凛冽寒冬中感受幸福升温。
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轻纺路施工现场一派忙碌,工人正加紧改造小区热网管线。“老旧管网腐蚀、结垢导致的热损失问题,换管线、更新保温层后能彻底解决,节能效率大幅提升。”华能蒙东公司扎兰屯热电厂热力营销部技术员王鹏说,改造可解决低层用户供热差、管网漏泄等问题,完工后将组织服务队排查,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今年当地争取资金6276.82万元,改造131栋楼,目前已完成74栋,十月初全部完工,10月1日前新管线投用。“施工我们全力支持,改造后冬天不用挨冻,不怕水管爆裂,真是暖到心坎里。”市民莽双桃满怀期待。
从扎兰屯市向北六百公里,额尔古纳市已提前供暖。幸福小区居民郑西岭家暖意融融,温度计显示27摄氏度,与室外不足10度的气温形成强烈反差。“以前穿棉衣棉鞋还冷,改造后穿单衣就行,孩子来玩都跑得出汗。”郑西岭笑着说。今年,额尔古纳市改造老旧小区供暖立管35.89公里,惠及1268户居民。依托3台75吨蒸汽锅炉、4台热水锅炉及24座换热站,实现270万平方米供热覆盖,服务27000多户。“所有换热站都有远程监控和智能调控设备,能随室外气温精准调温,既保室温又省能源。”额尔古纳市城市基础设施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厂外网主任杨占成介绍,当地还成立专班,对老旧小区、末端楼栋主动入户测温。
呼伦贝尔市今年实施14个供热巩固提升项目,总投资3.9亿元。各地全面评估供热设施,总结智慧供热经验,在热源、热网、热力站加装智能设备,探索“精准供热、按需供热”模式。目前已安装21856个室温采集器,持续推进加装工作,完善在线监测系统,提升“未诉先办”能力,确保寒冬里“温暖”如期而至。(文 张东阳 李青迪 靳黛 塔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