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定西岷县:从田间采挖到车间生产 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超110亿元
2025-10-22 17:48:2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金秋十月,在具有“千年药乡”美誉的甘肃岷县,70万亩中药材迎来了全面采挖丰收。田间药香四溢,药农们采挖、运输的身影随处可见,而在生产车间,工人们也抢抓道地药材上市良机,加足马力、全线生产,形成了“田间采挖忙、车间加工旺”的丰收生产画卷。

“千年药乡”岷县:从田间采挖到车间生产,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超110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22_145015_124

农户采挖党参

  在岷县寺沟镇老鸦山,种植户包平安抢抓雨后的晴好天气,带着家人采挖自家的70亩党参。“党参现在已经挖了40多亩了,准备挖完清洗之后就卖给收购商,当归还有60多亩,党参挖完以后就开始挖。”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平均海拔2751米,独特的高寒气候、疏松肥沃的黑钙土,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归、黄芪、党参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道地,吸引着诸多外地客商。

    “过来到岷县看一下今年党参的品质和行情,感觉都还可以,我也非常满意,准备采购几吨。”来自安徽的客商李刚一边挑看药材一边说道。

  除了优质的药材,岷县所产的种苗也非常抢手,在闾井镇张寨村种苗种植基地,种植户赵平正在和来自青海的客户商谈价格,“苗子长得特别好,已经预定了,一袋400元。”

“千年药乡”岷县:从田间采挖到车间生产,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超110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22_145003_852

农户正在晾晒药材

  随着当归、黄芪、党参鲜货的上市,中药材的鲜切加工和生产也迎来了“黄金期”。走进岷县中鲁药业有限公司,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在无尘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的设备高效运转,空气净化系统和紫外线消杀系统24小时运转。

    “自从进入中药材采挖季,订单也增加了,我们车间共有4条生产线,20多位工人,目前我们也是加足马力、全线生产,确保所有的订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岷县中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线线长颜军霞说道。

“千年药乡”岷县:从田间采挖到车间生产,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超110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22_144956_085

岷县药材精深加工和生产

  作为扎根岷县的本土企业,岷县中鲁药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岷县道地药材的“硬核支撑”,岷县优质的道地药材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在原料供应和产品生产稳定性、多样性的需求。

     “药材好,药才好,我们主要依托岷县的道地药材,进行食药同源大健康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生产,产品目前有6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东南亚一带,今年的销售额能够达到2个多亿。”岷县中鲁药业有限公司产品研发总顾问康玉龙介绍道。

  生产线上,工人们身着无菌服、头戴防尘帽,熟练地进行分装、贴标、装箱。“在厂里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家门口就业,既能顾家又能增收。”女工李秀兰一边检查着药包密封性,一边笑着说。

  在提取车间,数十个大型不锈钢中药提取罐整齐排列,正在进行药材的多效浓缩提取,控制屏上,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实时跳动,精准把控每一道工艺流程。

     “现在运行的是当归有效成分提取工序,罐内温度控制在85℃,通过3小时的循环提取,能最大限度保留当归中的多糖、挥发油等有效成分。”车间技术员李环环指着提取罐介绍,提取完成后,药液会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后续浓缩、精制环节,最终加工成当归粉、黄芪口服液、党参养生茶等多种食药同源产品,全程实现自动化、无污染生产。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岷县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延伸产业链,培育高附加值产品,建立岷县道地药材海外仓,争取明年销售额达到5个亿,为岷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我们企业应有的贡献。”岷县中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青山说。

  近年来,岷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道地、绿色、生态”核心,持续推动中药材加工产业提质升级,逐步构建起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中医药加工产业实现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跨越,由“单一药用”向“药食同源”拓展,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个,甘肃省著名商标4个,甘肃名牌产品2个,甘味品牌9个。

  目前,岷县共有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145家,规模以上企业22家,年加工中药材20万吨以上,产值超110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文/图 贾宝明 韩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