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甘肃岷县:猫尾草产业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
2025-03-11 16:29:5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赵滢溪

  作为 “猫尾草之乡”,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将猫尾草产业培育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通过实施 “资源赋势、平台赋能、技术赋力、体系赋效”四大工程,形成了“种植规模化、加工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格局,创造了年综合产值8亿元的产业奇迹,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原创】甘肃岷县:猫尾草产业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50311155415

猫尾草种植基地

  资源禀赋构建产业基础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麓,海拔2400-2900米的冷凉湿润气候,为猫尾草(提摩西草)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这种禾本科多年生植物具有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强等特性,是赛马、奶牛及草食宠物的优质饲草资源。经过80余年的引种培育,“岷山猫尾草”已形成独特品种优势,1990年获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认证。

  产业数据显示,全县猫尾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覆盖农户1.9万户,年产干草6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市场主体140家,注册“积翠”“归乡提” 等29个自主品牌,建成5处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亩均产值8000元,户均增收超万元。

【原创】甘肃岷县:猫尾草产业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50311155433

农户采收的猫尾草

  电商创新拓展市场空间

  岷县积极构建“互联网+草产业”营销体系,培育电商经营主体60家,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1亿元。借助淘宝、京东等平台,产品覆盖京津冀、成渝、海南等地区的马术俱乐部及宠物市场。跨境电商实现历史性突破,甘肃嘉之源农业开发公司在亚马逊开设北美、东南亚站点,产品以3美元/公斤价格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完成订单6000余单,销售额达3.6万美元。

【原创】甘肃岷县:猫尾草产业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50311155453

猫尾草电商直播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依托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岷县制定《猫尾草产业发展规划》,建立 “政产学研用” 协同机制。聘请中国草业协会、中国农科院等11名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开展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等技术攻关,与中国马业协会合作制定《马用猫尾草干草质量分级》《草宠用猫尾草干草质量分级》两项团体标准,成立草产业协会和猫尾草研究院,推动产业向精品化发展。“岷县模式为全国草业发展树立了典范。”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执行会长韩贵清指出,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岷县正在打造中国草业振兴的标杆。

【原创】甘肃岷县:猫尾草产业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50311155513

农户采收猫尾草

  体系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岷县建立“政策主导、项目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体系,累计投入发展资金5800万元,创新“订单收购+技术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方正、立源等企业与3800余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保障农户收益,致富带头人李姑霞的立源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统一加工,带动农户亩均增收1500元。

【原创】甘肃岷县:猫尾草产业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50311155524

猫尾草产品

  近年来,岷县产业品牌效应持续提升,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西部草都发展高端论坛”,获评 “猫尾草产业示范基地”,寺沟镇立珠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猫尾草产业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军马场引种”到“世界市场”,岷县猫尾草产业历经80余年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这片“黄金草”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探索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岷县经验”。(文/图 马爱军 安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