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上游的永靖县,湟水河蜿蜒流淌,滋养着两岸丰饶的土地。坐落于湟水之滨的西河镇,凭借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优势,孕育出品质卓越的高原夏菜。如今,这片绿意盎然的田野已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湟水河滋养着两岸丰饶的土地
2025年,永靖县西河镇1.2万亩高原夏菜喜获丰收,3.6万吨精品高原夏菜即将销往福建、江西、广州等南方市场。日前,湟水河畔绿意正浓,头茬花菜、甘蓝进入采收期,菜农在田间忙着采收和田间管理,正赶上价格高峰期,精品花菜最高收购价达到3元每斤,菜农脸上满是丰产增收的喜悦。

高原夏菜

菜农们整装待发

“菜贩子”收购蔬菜
“菜贩子”早早在各村的“菜台子”等候,收购菜农们新鲜采收的蔬菜。头茬高原夏菜品质高、品相好,简单处理后现场称重、打票,运送到当地冷库,统一进行销售。在鸿宝蔬菜冷藏库,工人们按照品质对收购的蔬菜进行分类包装,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花菜、甘蓝被整齐摆放在菜筐内,放置在冷库暂存。“通过冷链运输,最快20个小时内可以送往南方市场,丰富福建、江西、广州等地群众的‘菜篮子’。”永靖县鸿宝蔬菜冷藏库负责人司德良介绍道。
永靖县西河镇位于黄河支流湟水河畔,冲积形成的河谷地势平缓,适应高原夏菜种植,是全县蔬菜主产区之一,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蔬菜达7.2万吨,产值达1.25亿元,蔬菜种植收入占群众年收入的85%以上。
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的华丽转身,西河镇的高原夏菜产业经历了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蜕变。从最初的大白菜种植,到如今的甘蓝、散花、莴笋、西蓝花等20多个品种,高原夏菜已成为西河镇的支柱产业。种植户罗国义种植了16亩蔬菜,尽管上半年菜价波动,但通过冷库储存和冷链配送,他成功将后半年的11亩蔬菜以高价销往南方市场,总收入达8万元。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西河镇的高原夏菜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形成了良性互动。每年夏秋时节娃娃菜和菜花等蔬菜产生约0.6万吨尾菜都被送往永靖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南片区进行集中处理。干进料螺旋系统将尾菜粉碎后,在厌氧罐发酵一个月左右进入沼液池,经固液分离后还田,尾菜年处理量达到5万余吨,种养循环模式,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增添了“绿色砝码”。“西河镇统筹做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实现从田间管理到尾菜处理、发酵再到肥料还田的绿色循环,让尾菜从环境污染的‘烦恼源’变成农田土壤的‘营养库’。”永靖县西河镇副镇长李耀虎说。
随着产业发展,西河镇统筹推进育苗基地、冷链配送中心、保鲜储藏冷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缓解群众育苗难、储存短、销售慢的问题,形成集育苗、栽种、收购、储存、包装、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供应链,不仅丰富了南方群众的“菜篮子”,也让西河镇的高原夏菜品牌在全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在黄河的滋养下,永靖县西河镇正以高原夏菜为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墨,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精彩篇章。(文/图 孔维伟 薛诚 史有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