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兴安 三万候鸟云集科尔沁

几只白枕鹤在水域漫步。

工作人员为保护区救助中心内的鸟类喂食。

珍稀鹤类在浅滩悠然栖息。

大批候鸟在蓝天与湿地间自由翱翔。
“你看那片湿地,今天一早鸟就聚满了。”10月27日,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的无人机画面中,成群的候鸟正在饮水觅食,为秋日湿地增添了灵动。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2处新增国家重要湿地,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凭借独特的湿地生态格局、丰富的珍稀鸟类资源和显著的生态修复成效成功入选。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兴安盟科右中旗东部,总面积11.9587万公顷,保护区内水系发达,形成了草原与湿地交织的独特景观。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科尔沁保护区已迎来超过3万只迁徙候鸟,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20余只、白头鹤200余只,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500余只。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关键中转站与繁殖地,该区域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众多迁徙鸟类的生存与繁衍,早在2023年,科尔沁保护区已入选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此次再获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是对其生态功能与保护价值的进一步认可。
为守护这条跨越国界的“生命通道”,多年来,保护区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修复,通过实施河湖连通、河道疏浚等生态治理措施,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积极构建“智慧守护”体系,通过布设28个视频监控点,覆盖近3/5的区域,结合候鸟环志等科学监测手段,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和重点物种的全天候、精细化管护。
高文华说,保护区内已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化巡护体系,实现“监控全天候、巡护全覆盖”的管控模式,切实加强对候鸟集中停歇区和活动区域的有效管控,使保护区成为更多鸟类的“温暖驿站”。(记者 高敏娜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生 摄影报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