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决胜“十四五” 迈向“十五五” | 新数据 新亮点】张掖:保护林草资源 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十四五”以来,张掖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图片由张掖市林草局提供
新甘肃客户端张掖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记者近日获悉,“十四五”以来,张掖市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林长制为牵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73亿元,生态修复1317.61万亩,全市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张掖聚焦重点生态区域,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林草重点项目,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224.71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092.9万亩,退耕还林4.17万亩,生态修复治理面积逐步扩大。加快建设北部沙区锁边防风固沙体系和防风防沙生态林带,依托重点项目,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09.97万亩,总投资5.85亿元的35项“三北”工程六期项目有序推进,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
张掖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网格化管理体系,2720名各级林长累计巡林13万余次,制定甘肃省首部地方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全市林长制配套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林草企业+乡镇村社”“重点林草项目+护林员”等林草管理新机制,有效解决基层林草资源管护力量薄弱等难题,打通林长制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持续增进群众生态福祉方面,张掖全面完成临泽县省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甘肃省首批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书成功颁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全市共清理原林权档案2.5万多份,勘测宗地9418宗23.33万亩,颁发不动产登记证1617本,流转集体林地1.1万亩。积极探索推进林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在全省率先完成35.1万亩林业碳汇和400万亩草原碳汇交易,实现碳汇收益745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均开发成功的市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