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山丹县坐拥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年均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是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天然沃土。近年来,该县牢牢把握绿色能源发展机遇,锚定“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推动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11座、风电站1座,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94.8万千瓦,占电网电源装机比重100%,成为区域清洁能源供应的核心支撑。
在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成片光伏板年均发电量突破18.86亿度时,产值约5亿元。既有项目满负荷运转的同时,新项目建设紧锣密鼓:总投资5.3亿元的甘肃辉通光伏项目预计12月底并网投运,配套储能电站将进一步提升电力消纳能力;总投资5.2亿元的张掖LNG储备中心二期项目已于7月26日正式投产运营,为能源储备再添保障。更值得关注的是,300兆瓦/12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已完成电池仓基础施工,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56万吨,节能效益显著。
该县通过精准招商,成功引入全钒液流储能、汽车充电桩等装备制造企业,培育新能源集中运维服务主体,构建起从核心装备生产到电站建设、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全县已建成储能电站2座,在建及规划储能项目2座,“发储用造”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辉宇建业光伏电站投运近三年来,累计发电4.2亿度,较同发电量火电厂节约标煤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68万吨。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山丹县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将突破104.8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16.7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近16.9万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让县域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展望未来,山丹县正全力推进“十五五”时期第一批1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指标申报,花草滩光伏、风电规划区开发即将启动,330千伏汇集站等配套设施加速落地。这座在戈壁上崛起的“光储之城”,正以更坚实的产业基础、更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文 杨爱民 刘治卿)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