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张掖市山丹县:“五园驱动”打造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5-11-12 16:04: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尹红燕

  2025年以来,张掖山丹城北工业园区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分类推进“五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组织强园、招商助园、人才兴园、服务暖园、创新活园“五园”建设赋能行动,通过筑牢组织体系、强化链上招商、汇聚人才合力、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创新动能,推动园区党建工作与发展深度融合,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组织强园,筑牢发展“主心骨”

  园区结合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非公企业党委对园区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企业运行和党员分布情况。坚持应建尽建原则,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的52户“三有”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同步精准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建指导员33名,全程指导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对暂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选派驻企服务人员12名,加强联系服务,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聚焦煤炭采选集散、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及储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探索建立产业链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资源整合作用,串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切实破解发展瓶颈,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推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

  招商助园,锻造产业“新链条”

  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按图索骥开展靶向招商,引进凯王压密木、植物基胶囊化、牧森智能装备制造等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链条延伸、集群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生态优势。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创新实行“县级领导+科级干部+党员”包抓责任制,制定闭环管理清单,压实责任、全程跟踪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2025年以来,园区已落地项目35项,总投资114.2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7.97亿元,完成省外到位资金5.22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兴园,汇聚智力“强引擎”

  园区联合县委人才办,精心策划开展“才聚山丹·智汇园区”系列活动,建立“强工业”专家人才库,柔性引进23名科技人才入驻,为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升级和生产工艺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化与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累计开展专项技能培训10余场次,培训企业实用型人才400余名,有效提升了园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立足企业实际用工需求,会同县人社局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创业政策宣讲等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成功吸引120余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落户园区、服务发展。创新搭建“人才库”微信小程序,动态汇聚各领域的72名行业专家信息,实现人才技能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打通了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服务暖园,优化营商“软环境”

  严格落实“包抓联”和“六必访”工作机制,组建“党员先锋队”7支,主动下沉一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程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带头攻坚凯王压密木、宾利达中药材分拣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同步打造园区便企服务大厅,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岗,常态化开展帮办代办、上门送政策等暖心服务,累计发放“企业联系服务卡”300余张,高效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等前期手续120余项。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项目落地、产品销售、借贷融资等难题,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实施销号管理,累计协调解决各类困难62件。1至9月,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7.6%;工业总产值31.16亿元,同比增长7.71%;规上工业增加值10.62亿元,同比增长5.36%。

  创新活园,培育增长“动力源”

  全面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园区通过厘清权责边界、优化市场化运营机制,有效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项目建设专业能力,有效释放园区发展潜能。实施科技领军企业“育苗”计划,园区党工委牵头,联合科技、发改等部门,争取科技项目资金30万元,成功培育规上企业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推动天泽农牧、中驼驼奶等23家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依托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煤化工产业园的申报进程,完善路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建成园区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库”,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文 宋加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