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市山丹县以“两山”理念为指引,通过组织协同、市场激活、产业融合、金融赋能四重发力,构建起“保护—核算—转化—共享”的完整链条,让绿水青山持续变为富民兴县的“金山银山”。
党建联建破壁垒 筑牢生态保护根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在生态保护。山丹县打破跨部门、跨领域管理壁垒,创新建立“党建+林长制”协同机制,将大黄山自然保护站、林草、文旅等7个部门单位与沿山镇村“串珠成链”,组建党建联建共同体,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破解资源分散、治理乏力等难题。针对林区管护、病虫害防治等12项需求,职能部门精准匹配9项服务清单,3支志愿服务队与护林员协同巡护,全年开展技能培训16场次,让43.2万亩大黄山林区的生态保护形成合力。
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发力。依托“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等项目,该县完成营造林5.44万亩,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13.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0.94%,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40.51%。山丹马场通过科技赋能修复,草原植被覆盖度从80.3%跃升至86.98%,雪豹、白臀鹿等珍稀动物重现踪迹,为生态价值转化筑牢基底。
碳汇交易搭桥梁 打通市场转化通道
价值核算与市场交易是生态产品变现的关键。山丹县深度参与张掖市林草碳汇开发,累计认定纳入全市林草碳汇VCS项目面积48.33万亩,二期43.46万亩规划正稳步推进,为碳汇交易储备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推出“林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模式,促成山丹农商银行发放全省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让“沉睡”的林草资源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转化路径愈发清晰。通过对接张掖市草原碳汇交易平台,山丹县推动生态保护成果进入市场流通,借力西北首个林草碳汇双开发市州的政策优势,让每一片林木、每一寸草原都成为可交易的“生态资产”。
产业融合延链条 拓宽价值实现路径
“生态+”产业融合正让山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农业领域,该县依托2159.89亩国家天然富硒认证土地,培育富硒西蓝花、黑小米等特色作物,通过“党建+人才+基地”模式,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优化品种,推动富硒西蓝花亩产达7000斤,产品远销粤港澳。老军乡千亩玫瑰基地延伸出花茶、纯露等加工产品,配套建设露营基地与亲子农场,实现“一朵花”带动52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的蜕变。
马铃薯产业更成为生态农业标杆。依托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山丹县构建“育种—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芋兴粉业年加工马铃薯6万吨,开发20余种产品;大马营镇“土豆驿站”融合研学与农产品销售,带动150余家经销主体年外销商品薯超3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与此同时,“焉支花谷·羊主庄园”等项目推动林下养殖与生态旅游结合,16户农户的野生菌、生态鸡成为抢手货,户均增收超8000元。
生态旅游同样多点开花。焉支山、山丹马场等资源整合推出“绿脉氧生”“忆乡愁·自在乡村”等3条精品线路,2025年已接待游客8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400万元。
利益联结惠民生 共享生态发展红利
“生态饭”要让群众吃得香。山丹县建立“党组织+村+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生产托管、就近务工等方式,让群众深度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创造。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中,当地群众参与造林管护,实现“务工增收+生态受益”双重收获;东乐镇五墩村肉羊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带动农户参与舍饲圈养,母羊产羔率与羔羊成活率显著提升。
数据见证生态红利:2025年上半年,仅富硒产业就带动务工收入超50万元,玫瑰、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超16万元,生态旅游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从护林员的稳定薪酬到农户的订单收入,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的山丹,生态“颜值”与发展“价值”同步提升。下一步,该县将推进碳汇项目二期开发,拓展富硒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深度,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加完善,在河西走廊生态屏障建设中书写“点绿成金”的新篇章。(文 杨爱民 罗晓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