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打造“就在庆阳431”服务品牌 推动革命老区就业服务提质增效
2025-11-13 14:05:5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尹红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以来,庆阳市人社局以入选全国第三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为契机,立足革命老区实际,创新打造“就在庆阳431”公共就业服务品牌,通过四级服务网络筑基、三类技能培训赋能、一个数字平台驱动,构建起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为庆阳革命老区就业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锚定需求破局 构建“431”品牌核心架构

  聚焦劳动力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不精准、基层服务覆盖不足、数字化水平不高等痛点,以系统思维设计“就在庆阳431”品牌体系。“4”即搭建市、县(区)、乡镇(街办)、社区(行政村)四级“就业之家”,筑牢服务群众的基层阵地;“3”即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特色技能培训,打造产教融合人才供应链;“1”即建设市级公共就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服务升级。项目推进中,庆阳市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形成高位推动格局。截至2025年10月,项目总投资2.26亿元,资金到位率90.57%,累计支出1.17亿元,为品牌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提质增效 深化“三大行动”落地见效

  立足庆阳市情,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通过“技能庆阳”“暖心庆阳”“智就庆阳”三大行动,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数字赋能,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技能庆阳”适配培训,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紧扣庆阳“四千四百”产业链发展需求,实施“技能兴业、技能筑梦、技能提升”三大技能培训计划。紧盯产业需求,布局未来赛道。动态发布急需紧缺职业目录,将数据标注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无人机驾驶员等11个新职业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围。运用“线上+线下”方式,储备紧缺人才。将数字经济人才培训纳入市列为民实事项目,依托陇东学院及“东数西算”落户企业,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和项目制培训,累计培育数字经济人才8033人、低空经济人才1842人,有效储备了数字经济、低空经济领域技能型人才。采取“四位一体”,构建闭环体系。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全链条模式,无缝对接就业推荐,完成政府补贴性培训4.81万人,就业率达67%,实现“培训即就业”的良性循环。

  “暖心庆阳”精准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络。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需求为导向,开展五大暖心行动。创新“1131”“1311”动态帮扶机制,为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全周期服务,举办线下线上招聘会296场,提供岗位18.3万个,开展直播带岗29次、发布带岗视频121个、招聘信息1.3万余条。聚焦西峰区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环县电商创业带动就业、“宁州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镇原乡村就业工厂“家门口”就业、庆城县培训评价就业一体化服务,打造差异化就业服务“金名片”。积极培育“庆阳数算师”“庆阳香包绣女”等5个省级、10个市级劳务品牌,带动17万人就业,创劳务收入超40亿元。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已建成驻外工作站10个、县乡级“就业之家”10个,正在推进111个各级“就业之家”矩阵式布局,彻底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智就庆阳”数字赋能,推动服务模式变革。依托“中国算谷”核心区优势,打造“中国算谷·智慧人社”(智就庆阳)智慧就业服务体系。构建“1+8+N”(即1个市级调度中心、8个县级分中心、N个基层微服务中心)超级网格化管理模型,实现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人社全业务在线经办,建成“服务对象全覆盖、事项全上线、服务体系全贯通、服务手段最前沿、服务系统可扩展、服务效果全方位、服务安全有保障”的数字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就业之家”线下服务。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与线下精准服务结合,服务登记失业人员1.13万人、脱贫劳动力22.49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53.3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0.71亿元。

  彰显示范效应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绩效管理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跟踪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庆阳市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一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服务重点群体超50万人次,带动新增就业2.2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后就业创业3.22万人,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均达95%以上,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民生期待。二是创新模式逐步成熟。总结形成公共就业服务“庆阳模式”,坚持“高位推动与基层创新”相结合,鼓励县区“一县一品”实践。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引入专业机构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坚持“数据跑路与铁脚板走访”相结合,实现精准服务与人文关怀相统一。坚持“过程管理与绩效导向”相结合,以严格评估倒逼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三是示范价值初步显现。“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等经验已在区域内发挥辐射作用,为革命老区破解就业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下一步,庆阳市将持续深化“就在庆阳431”品牌建设,在服务运营、平台优化、经验提炼上持续发力,不断丰富“庆阳模式”内涵,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贡献更多老区智慧和经验。 (文 刘志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