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寒意渐浓,但89万亩沃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5年,化德县以“一养富农”为主旋律,谱写出一曲现代农业发展的动人乐章,1.5亿斤粮食产量便是有力回响。
丰收底气源于对“种子”的执着。马铃薯在化德不仅是佳肴,更是产业升级的杠杆。259座现代化大棚如“白色航母”般矗立,长顺镇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投资6500万元,成为产业“心脏”,为全县及周边提供优质种源。农户王润拴感慨:“过去土豆品种杂、抗病性差,如今用上脱毒种薯,产量高、品质好,价格也上去了。”化德正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庭院经济”则为农家生活增添活力。公腊忽洞乡兴牧村的李国爱,将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变成“小金库”。一边鸡舍里土鸡刨食,一边羊圈中绵羊悠闲吃草。李国爱说:“县里有政策支持,自己再勤快点,光鸡和羊一年就能多挣万把块。”截至10月底,化德县羊存栏达53.3万只,牛存栏4.07万头,2.32万吨肉类总产量既丰富了市民“菜篮子”,又鼓起了农牧民“钱袋子”。
农业全程机械化让“新农人”轻松耕耘。德包图乡千亩燕麦田里,28岁的张伟坐在装有自动驾驶系统的拖拉机驾驶室,轻点屏幕,“铁牛”便精准作业。“现在农民是技术工种,自动驾驶省力又精准,植保无人机效率也高。”2025年,全县拖拉机总动力达18.4万千瓦,机耕率超93%,现代化农机装备让繁重体力劳动转变为高效智慧生产。
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化德县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县里负责品牌推广的干部刘翼楠介绍:“化德羊肉吃天然牧草、喝纯净水,肉质鲜嫩。”今年,化德石磨小麦粉、马铃薯淀粉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特优新”大家庭成员增至11个。从“化德大白菜”到“化德黑枸杞”,从绿色食品到有机认证,这些“名片”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承载着化德人对品质的坚守和对市场的信心,正走向更广阔市场。
“一养富农”战略是化德县的绿色发展之路。县委书记薛峰青表示,“一养”即“为养而种”,增加种植业附加值,为畜牧养殖提供坚实基础,让农业发展更稳健。未来,化德县将继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口袋更鼓、乡村环境更美。
从一粒种子到一个品牌,从一家一户到庭院到万亩良田,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化德县展现的不仅是丰收景象,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绿色发展韵律。立冬后的化德大地,虽种植年度结束,但“一养富农”的希望仍在延续。放牧归来的李国爱望着田野憧憬:“相信农村会越来越美,生活会越来越好!”(文 田礼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