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副教授沙拉波夫认为,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心,无疑将增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在全球能源转型方面,我们发现作为清洁能源技术的领跑者,中国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积极推动绿色投资,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贡献潜力巨大。
中国不断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拥有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碳排放等作用。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教授陈加信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地区,可以学习一下中国的经验。
近年来,中国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中国还将继续对这三大重点海域开展综合治理。根据《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到2025年,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较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
随着中国的“绿色经济版图”不断扩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主编克利福德•柯布认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开辟了新道路,中国对污染的治理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样板。
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方的承诺受到环保主义人士的称赞。保护国际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表示,中国的国家公园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展,将为其他国家起到示范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推进绿色发展的中国实践,不仅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各国提供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
中国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力度,打破地方行政壁垒进行综合施策等做法,对许多国家都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