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来了,这下有救了。”看着黄河水奔涌而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蒋口村种植户高旭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急忙掏出手机,给村党支部书记段继平打电话,组织群众抢种。
8月3日,在当地群众翘盼中,经过建设者3年奋战,固原市乃至自治区重点水利民生工程——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正式开闸放水。
盛夏,从空中俯瞰,群山怀抱中的原州区黄铎堡何家沟水库,犹如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黄河水经过多级扬程,翻山越岭,从几百里外奔涌而来,在何家沟水库蓄积后,沿着给水管线,源源不断流入田间地头。
黄河水的到来,为久渴的农田注入“活水”,给农民发展产业带来希望。今年,冬小麦收获完成,高旭江等人筹资300万元,在翻耕麦茬地上栽种2000亩秋季蔬菜。
“如果没有黄河水,我们也不会冒着风险大面积种菜。”高旭江说。今年6月,高旭江得知黄河水要引到“家门口”的消息,和村里种植户商量,在夏粮颗粒归仓后,种植二茬作物。
一年多茬种植,这在蒋口村还是头一回。蒋口村位于清水河川道区,有耕地1.7万亩,其中可灌溉地1.3万亩。由于灌溉机井坍塌、水位下降,实际灌溉只有5000亩。“受水限制,村民不敢规模化发展产业。”段继平说。
守着平川,只能种植传统作物,让高旭江等种植户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
“我们只好到灌溉水充足的地方,租地种植蔬菜,或在村里小规模种植。”高旭江说,黄河水的到来,让他们可以放心大胆规模化发展冷凉蔬菜产业。
“有了黄河水,小麦、蔬菜轮作,一年最少种两茬,专门种蔬菜的话,一年最少种三茬,可以将上万亩土地综合利用起来,规模化经营,增加群众收入。”段继平兴奋地说。
“黄河水在何家沟水库经过多次调蓄,每年可向原州区和西吉县新增黄河水近4800万立方米,稳定解决原州区清水河流域近27万亩川台地的高效灌溉用水问题。”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扬黄工程供水管理所副经理赵杰介绍。
为了解决原州区清水河流域和西吉县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用水问题,2019年5月,总投资3.93亿元的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开工建设。
“工程利用固海扩灌空闲期向何家沟水库蓄水,用水高峰时向灌区输水。”赵杰介绍工程运行原理。今年1月7日,工程顺利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5月,顺利完成了水库的第二阶段蓄水任务。截至目前,总库容为997万立方米的何家沟水库蓄水390万立方米。
其实,原州区作为固原市受益黄河水灌溉最早的县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宁夏扬黄灌溉“一号工程”固海扩灌扬水工程,将黄河水高扬远送到宁夏中南部山区,原州区黄铎堡、三营镇等乡镇26个自然组的13.8万亩土地得到黄河水的滋养。
“母亲河”水到固原,撑起农家人增收的希望。“没有黄河水,村里人早就跑光了。水肥了土地,把人也留下来了。”黄铎堡镇南城村87岁的村民马莲英经历黄河水带来的变化。得益于黄河水浇灌,黄铎堡镇2万亩农田,小麦亩均产量从十多年前的三四百斤提高到现在1000多斤,翻了一番。
“母亲河”水到固原,配套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旱地摇身一变成为承载群众增收希望的良田沃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