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准格尔旗:产煤大县的转型升级之路
2023-08-28 17:52:3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国文责编:赵银平

  日前,随着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开始产氢,准格尔旗再一次被外界关注。这个全国产煤第一县,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脉动强音。

准格尔旗:产煤大县的转型升级之路_fororder_11

大路产业园—久泰新材料  摄影 贾欣隆 

  准格尔旗,因煤而兴。但简单的挖煤卖煤,并不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成为准格尔旗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准格尔旗持续推进智慧矿山、新型煤化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生态建设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依托煤、转化煤、超越煤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准格尔旗:产煤大县的转型升级之路_fororder_22

矿山翠叠  摄影 陈文俊  

  依托煤

       早在“十五”末期,准格尔旗就开始在全旗范围内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并依靠现代化综采机械设备,改革采煤方法。

       2008年,全旗原有的207座煤矿整合重组为114座,全部完成机械化改造,装备技术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党的十八大之后,准格尔旗开启了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同时大力推动智慧科技和煤炭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智慧矿山。截至2022年底,准格尔旗已建成智慧矿山25座,绿色矿山建成率达70%。智慧矿山和绿色矿山建设的持续推进,让准格尔旗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让煤炭产业由“黑”转“绿”,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转化煤

       发端于“十一五”初期的新型煤化工产业,由于具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特点,成为准格尔旗推进现代能源经济的发展主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准格尔旗煤化工产业开始形成现实生产力。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准格尔旗按照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正在演绎由一块煤变为一匹布的传奇。

       目前,全旗有现代煤化工企业8家,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化肥等煤化工产能505.9万吨/年(按照甲醇当量计算),约占全市产能1/4。年就地转化煤炭数量约3000万吨,约占年产销煤炭的10%。随着煤电一体化项目、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乙烯等清洁能源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准格尔旗煤炭产业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攀升,煤炭资源实现了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准格尔旗:产煤大县的转型升级之路_fororder_33

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研发团队正在做实验  供图 准能集团 

  超越煤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准格尔旗新能源产业逐渐崛起。

       自治区第一台5G无人驾驶矿用车、第一片大尺寸光伏组件投产下线;自治区第一个绿电低碳屋顶光伏一体化示范项目并网发电;自治区首家零碳乡村示范项目启动建设;自治区最大的新能源矿业装备智能制造园区;自治区首个光伏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全市首个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建设……以一批新能源头部企业为引领,准格尔旗正全力打造新能源发展高地,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准格尔旗:产煤大县的转型升级之路_fororder_44

智慧矿山指挥调度室  供图 大唐国源龙王沟煤矿 

  打造绿色“煤海”

       一直以来,准格尔旗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并重,产业转型升级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同向而行,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准格尔旗不断地用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2022年底,准格尔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6.38%,植被覆盖度达到76.2%,上演了从“不毛之地”到“绿色覆盖”的生态奇迹。

  兴于煤、富于煤,但不止于煤。准格尔旗依靠富集的煤炭资源完成原始积累后,就进行“自我革命”,打破发展与资源的二元关系,将生态环境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考量点,在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探寻出了一条符合准格尔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依托煤、转化煤、超越煤,准格尔旗的转型升级之路,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文 刘蕾 李海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