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一周科技盘点: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聚焦“天基丝路”

2015-12-25 15:24:01|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王涛

  原标题:《一周科技盘点》: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聚焦“天基丝路” 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发回数据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兰旻):本周,第三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召开,共建“天基丝路”将助力中国航天“走出去”;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首次获取科学探测数据,卫星载荷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若能实现,雾霾污染可降四成。

  近年来,中国航天国际合作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导航、对地观测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截至今年12月,中国已先后与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委内瑞拉等30多个国家和机构签署了双边航天合作协定或协议;完成了42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48颗卫星,含8颗国产卫星,提供了10次国际搭载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航天提出了建设“天基丝路”的构想,这一构想将航天发展纳入“一带一路”大局,以创新驱动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航天国际合作。

  在22日举行的第三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殷礼明表示,未来“天基丝路”的建设将依托“一带一路”提升中国航天国际化的水平,“基于通讯、导航、遥感这样的技术是我们的基础产品,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能够提供综合的服务,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产品和基础设施为(一带一路)提供互联互通。在区域方面,跟东盟、阿盟、非盟、欧盟有很多项目在谈,还有多边的组织,像金砖国家间,我们在讨论遥感方面的合作,上合组织在讨论移动通信的合作。在欧盟,像海洋卫星、伽利略导航、载人航天各个领域进行区域组织内部的合作。”

  24日,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成功升空后第7天,经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管理器加电测试、科学探测器高压加电测试,第一批科学数据下传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数据显示,暗物质卫星的四大科学载荷探测到的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计数与地面预测计数率一致,表明暗物质卫星的有效载荷已开始正常工作。据暗物质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常进介绍,“悟空”每天将传回500万个高能粒子、约16G的数据量,地面100余人的科学家团队将对数据展开分析研究,首批科学成果可能在6个月至1年后发布,“数据下来以后,首先对每一个探测器标定刻度,总共有8万多路电子信号,刻度好之后再用这个标准对探测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初步第一轮信息,然后再根据需要,把我们感兴趣的粒子按不同种类挑出来,得到它的能量方向和空间分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日前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了包括《巴黎协定》和相关决定在内的巴黎成果,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23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谢振华表示,《巴黎协定》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若能实现,雾霾污染可降42%,“我相信,现在在目前发展阶段出现的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只要我们按照现在政策、措施、路径,特别是在大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变生活方式,这些措施如果都真正做到了,这些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因为发达国家也走了这么一个弯路,现在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根据我们体制的优势,可能解决会更快更好一些,但是我们过去犯的错误现在受到了惩罚,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这一点上我们还是有自信的。”

  今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文件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对此,解振华表示,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中国将采取多项措施,此外,中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除可再生能源外,还要继续发展核能。目前,内陆核电正在选址,尚在进一步论证。“核电的发展首先要确保安全,包括设备的安全、管理的安全、厂址的安全,国家现在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内地现在在选址,到底什么时候建、在何地建,可能还在进一步论证。但是,现在沿海条件成熟的地方已经开始建,而且这些核电技术也在更新,从二代、二代半到三代,现在都在更新。核电的发展,就中国的国情来说还是要搞。”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