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降费的突破性进展“出乎意料”?
据报道,2015年电信业提速降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信部表示年度目标已超额完成,截至10月底,我国固定带宽资费水平比去年底下降50.6%,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39.3%。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取消、流量当月不清零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业务都落了地。
这一业绩可以说是给广大网友送了个出乎意料的“新年大礼包”。今年,网络通信领域的提速降费是个热门话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三次力促,工信部多次喊话,三大运营商在年中拿出了各自的提速降费方案,但似乎并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可,网上舆论和相关专家对其结果都不抱乐观态度,半年过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当属不易。
这种“出乎意料”的业绩首先说明,虽然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但宽带业务的提速降费空间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狭小。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层面进入了整治和规范,使进场难、入户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也是运营商积极落实指示,调整定价机制,转变业务赢利模式和运营观念的结果。
这种“出乎意料”也说明,电信运营商的经营导向还缺乏内在的市场动力,需要强大的外部压力来促进。这大概也是当前国有企业的通病。在电信领域,三大国企联手垄断市场,这往往被视为影响服务质量和价格畸高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不可谓不激烈,只是这种竞争并不是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电信业的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垄断,受制于许多行政干预因素。而目前我国电信业又并没有采取国外的政府采购模式,这使运营商可采取优先保证利润率的定价策略,其降费途径往往也依赖于政府部门帮其化解外部成本。而在技术挖潜、管理挖潜等方面,则缺乏主动性。这也说明,在推动国企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方面,我们仍需要总理的力促和主管部门的喊话。
这是一个悖论。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新,把互联网+做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下,网速和资费已经成为重要的制约性因素,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制定相应时间表。但在许多关系到民众日常生活的行业,我们同样需要“提速降费”,但能否都拿出如电信业这样“出乎意料”的成绩单?
这就需要打破“领导重视,政府主抓”的路径依赖,真正将此视为“不是政府的要求,而是市场的需求”。在具体措施上也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增加市场主体,使运营商能主动通过网络架构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来实现持续“提速降费”的目标,而不能犯“抓就灵,放就乱”的老毛病, 闹不好再整出个“触底反弹”。
话说回来,目前的降费更多体现在均价而非总价上,多数民众对此无感。我们期待电信业的“提速降费”能保持势头,带给民众更大的出乎意料的惊喜。(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