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陆海统筹产业升级 南通步入发展最佳期

2016-03-07 13:28:0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志敏):这次提交全国“两会”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既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对中国的发展而言,未来五年的路之所以关键,在于需要由此抵达“第一个百年目标”。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记者奔赴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素有“北上海”美誉的南通,通过一系列的采访,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南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东部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叠加的机遇,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统筹利用和合理配置陆海资源要素,统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发展历史最好时期。步入“十三五”,南通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用好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等国家级试点机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攻坚突破,努力建设一个“强富美高”的新南通。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通过亲身见闻和深入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根本在于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推动变革,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南通经济:现在是历史最好时期

  2015年,中国GDP平均增速6.9%,南通的经济增速达到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成为逆势增长的范例。

  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诸多困难挑战的情况下,南通市以亮丽的成绩单给“十二五”画上了一个漂亮的结局,而这一切和南通大力推进的改革密不可分。

  与许多沿海城市一样,南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环境的双重束缚;南通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后动,通过争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来破解“成长中的烦恼”,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2013年底,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南通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并印发《实施意见》,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实施时间表,将统筹利用和合理配置陆海资源要素、统筹陆域产业和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统筹江海联动特色发展和跨江融合发展、统筹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社会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6个方面的目标,具体分解为100项任务,要求责任部门、单位限期完成,迄今土地、海域等重点领域的先行先试已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示范市。

  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从前年9月12日写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到去年3月12日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示范区,到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示范区,再到去年5月28日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挂牌成立,一步步从概念变为现实,通州湾江海联运开发示范区建设初具雏形。《南通港通州湾港区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联合审查,三夹沙区域用海规划已经得到国家海洋局批准,腰沙临港工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通过了省级审查;经国务院同意,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南通列为全国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城市,试点范围覆盖市本级、所有县(市)区及重点开发园区;2015年8月20日,南通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家依法设立的地级市行政审批局;2015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南通市开展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产业升级: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翻开南通市统计数据,2011年南通GDP为4000多亿元,公共预算收入不足300亿元;而如今,南通的GDP达到6148.4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的位列第22位、在地级市中列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列全国地级市第5位。四年间南通市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3.3%,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了同步增长。

  今昔对比之鲜明,得益于南通市较早地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与较早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密切相关。

  目前,在南通市综合实力指标高位增长同时,产业结构发展已呈现日趋合理态势。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南通市产业结构显现第一、二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7.7∶55.1∶37.2演进到2015年的5.8∶49.2∶45,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下降1.7和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上升了7.8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三大可喜变化。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加速转型。“十二五”期间,南通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电子信息、化工医药、船舶及重装备和能源及装备六大主导产业板块年均增长率达14.2%,2015年,南通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1845.7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6%。其中,化工医药业、纺织服装业、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三大板块产值总量均突破2000亿元。六大主导产业总体呈现“二快四稳”的发展态势。电子信息业、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分别增长15.1%、14.3%。轻工食品业、化工医药业、纺织服装业、船舶海工业运行平稳,同比分别增长8.9%、8.8%、5.6%、4.1%。特别是海洋工程产业五年间发展迅速,规模在国内“三分天下有其一”。

  民生改革:让阳光照进百姓心田

  家住南通市天润家园的赵先生在通州区金沙镇上班,逢到工作日,赵先生开车上班总要提前1个半小时出发,车多人多,路上堵得太厉害。如今,他开车从家里走高架和新建省道,不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单位。赵先生感慨地说:“有了高架,不再受堵车之苦,真的是太方便了……”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政府破解出行难,让百姓体味到温暖。5年集中建设,南通完善城乡道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主城区迈入“高架时代”,市区高架快速路网通车总里程达83.24公里,列江苏省第三。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20亿元,全域“县县通高速”、乡镇村村通公路的梦想成为现实,过去农民出行“水”“泥”已成为历史。更可喜的是,目前南通已开通多条韩国、日本、秦国和我国台北地区的国际航线5条,让南通人不出南通就可以坐上国际航班。

  民生项目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南通市“十二五”期间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涉及方方面面,始终把破解民生难题、推进民生项目摆在重中之重,彰显改革的战略眼光和民生导向。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稳步推进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城乡统筹,国内首创建筑企业工伤保险项目参保模式和超龄人员从业伤害保险制度,省内率先实施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基本照护保险制度等,缓解了职工和居民后顾之忧。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区累计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58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住房8.5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限价商品房80万平方米。累计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约192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棚改安置房约1421万平方米,6.8万户棚改动迁户喜迁新居。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放心肉、放心菜、放心粮等居民食品安全工程正在不断推进。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将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拓展到全域”的发展蓝图也正成为现实。从2014年秋季新学年起,南通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同时配套出台优质师资均衡化的校长、教师交流配套政策,也让南通成为一所基本实现“零择校”的城市。南通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级市,所辖如皋市、崇川区还获评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美丽南通:让百姓共享舒适环境

  每天,家住南通市区华威园的储淑娟都要到附近的钟楼广场健身,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绿化,让她的退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南通市区公园、绿化广场全面开花,不仅为许许多多像储阿姨一样的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场所,也不断推动着城市绿化面积的逐年递增。

  南通市政府持之以恒,以更高的战略眼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南通。这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须,更与百姓的健康幸福息息相关。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两河两岸”景观带建设全面启动,通吕运河绿廊船闸东路段、通宁大桥-崇川大桥段建成,海港引河绿廊开工建设。去年市区建成小游园1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6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以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为主要手段,深挖治污减排潜力,建立健全总量减排政策管理体系。全市生态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从2010年的17.27%提高到2014年的23.07%,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从3.42%提高到3.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环保执法‘亮剑行动’”,惩治环保违法行为,去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58件,处罚金额3991余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56%。以企业环保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环保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信用体系南通模式”,2015年5月被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法学会评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最佳事例”。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把河道、农路、绿化、垃圾“四位一体”整治和长效管理作为抓手,着力补平短板,美化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了江苏省考核验收,如期实现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江苏省认定村庄环境整治三星级“康居乡村”达61个,村庄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获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