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步行上学” 美好图景如何照进现实

2016-03-14 10:51:16|来源:南方网|编辑:王瑞芳

  “我的最大愿望是让小学生步行上学”,是现任长沙市市长胡衡华说的。全国政协委员、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建荣表示,这句话让他很受触动。当今,一个孩子凝聚着几代人的希望,孩子安全了,孩子教好了,孩子不辛苦了,比什么都重要。(3月13日《北京晨报》)

  伴随着社会变迁,“小学生步行上学”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即使在一些乡村地区,许多孩子也不再步行上学;他们的父母亲人,会利用三轮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送他们上学。“接送孩子”尽管多了一些亲情互动的时间,却让家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工作,让许多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在现代社会,风险因素不断增多。一方面,机动车辆的增多,让出行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当下,步行上学的孩子有可能会遭遇意外伤害。为了给孩子建构一道周密的防护网,许多家长不得不以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庇护。

  除了安全因素的计算,“护送孩子”也与路途的增加有关。在乡村地区,“撤点并校”虽然有助于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办学质量,却让孩子的“上学路”路途遥远;而在城市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趋之如骛,让“就近入学”成为一种尬尴的现实——如果说乡村的“舍近求远”是一种无奈的话,城市里的“舍近求远”则是一种主动选择;为了让孩子们读好学校,家长们往往使出了浑身解数。

  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在“4+2+1”的家庭模式下,许多“独苗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明明可以自力更生的事情,却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保驾护航甚至越俎代庖。从这个角度上说,“让小学生步行上学”不仅有客观的现实障碍,也受到家长们“护犊情深”的家庭观念的裹挟。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究竟是“护送孩子”还是“让孩子步行上学”,家长们不可避免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利益考量。“让孩子步行上学”固然省钱省事,却难免会让孩子处于一种隐患重重的境地。如果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让小学生步行上学”即使好处再多,家长们也不敢“舍本逐末”。

  让孩子们结伴而行、共同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只不过,“让小学生步行上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多方合力。不论是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就近入学”落地,还是让 “上学的路”更加安全、更加顺畅,抑或加强街道、社区、公益组织的合作共治、避免孩子们“独自上学”;只有读懂家长们的爱与痛,只有让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家长们才会有“让小学生步行上学”的底气和勇气。(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