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梅委员: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杜梅委员接受国际台记者专访
杜梅委员与其他少数民族委员合影
杜梅博客
原标题:杜梅委员: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黄露):“我是60年代出生的,当地条件也不是特别好,晚上没电是常有的事情,妈妈经常早早地吹了蜡烛,为了让我们安静下来,每天晚上给我们讲故事。”全国政协委员、鄂温克族文化工作者杜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或许正如她自己反复提到的那样,民族文化是根植于每个民族血脉里的,从出生到死亡,绵延不绝,从小在本民族传统故事里泡大的杜梅注定要与这片曾经滋养她的文化土壤结缘。
杜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用汉语创作,她的《木垛上的童话》、《风》等几篇获得全国或内蒙古地方文学奖的作品无不带有鄂温克这个以游牧和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印记。她也曾用9年的时间远赴深山寻访老一辈鄂温克族人,收集整理濒临消亡的鄂温克故事歌。那些富含森林和草原气息、展现居住在中国雄鸡状版图巨冠上的族人宽阔胸怀和质朴性格的鄂温克族民歌,悠扬奔放,是歌也是诗,最后凝结成一本名叫《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的图书。正是这一段独特的经历,让杜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大概是八几年吧,我跟我妈妈走了好几个地方,因为妈妈跟他们比较熟悉,回想起那段经历,觉得挺感伤的。当时采访了一位老人,已经80多岁了,记得当时给老人买了很多去疼片,老人(看到我们很高兴),坐在那那儿一上午一上午得听她讲故事。大概也就是一两年,老人就不在了。真的生命就是这样的,你不抓紧就流失了。”
杜梅意识到,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鄂温克族,人口特别分散,像故事歌这样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只能口口相传。但是懂得鄂温克故事歌的人越来越少,年纪也越来越大,情况令人担忧。社会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所造成的文化环境的缺失,使得现在的鄂温克族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少,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危机!这让杜梅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当中。为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她想要做的很多很多。
杜梅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从那时起,她更加细致入微地从自己身边做起,为鄂温克文化的传承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她给自己的母亲——一位鄂温克族非遗传承人买来录音笔,希望她随时随地记录下珍贵的素材。她还动员自己学习英语专业的侄女,请她利用国际音标,根据发音将鄂温克故事歌记录下来,目前已经记录了几千条鄂温克语条。“作为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是一种责任感吧,只能尽力把它留下来,但是我也不好说,因为眼看着它慢慢走入消失。这是我很大的一个担忧,我们这一代人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留下来,变成一个声像作品,这样后人至少还能听到看到,使它流传下去,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吧。”
而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为提高各界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少数民族面临的困境的关注,她连续提出了多个与本民族文化保护息息相关的提案。比如:2007年的《加快抢救和保护濒临消失的萨满文化》、《关于对十万以下没有自己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启动民族语言抢救保护工程的建议》,2009年的《给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以及2011年的《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地名》等等。杜梅本人也在建言献策的工作中、在认真听取来自各界的呼声中收获了成长,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了政协委员之后,越来越增加的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的时候,电视台也播出了,我很自豪的说我代表我们民族参政议政,后来好多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不对,你代表的不光是你们民族,你代表的是我们内蒙全区各族人民。我们内蒙统共就二十几个委员,你要有一种全局的大局的意识。突然我意识到就是这样的,过去我的提案总是我们民族,后来我对自己说视野要放宽,对老百姓发生的事情(要更加关注)。”
杜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是最早开设微博的少数民族界委员之一,时常在微博上开展讨论、提出问题、收集反馈,还常常邀请“博友”针对自己的提案展开互动。她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提案也从当初单纯的“留住记忆”,扩大到借助现代媒体平台传播推广以加深广大民众的认识方面。2013年有关“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应增加少数民族文艺节目”的提案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提案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关注增加,一大批少数民族歌舞作品和艺术人士通过电视银屏走向千家万户。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媒体和省级卫视也不断加大对文化传承类节目的选题策划,并以2015年底北京卫视播出的《传承者》等一批节目为代表,在全国观众中引发巨大反响。
家住北京的退休文艺工作者许卫国说:“我特别喜欢看少数民族的歌舞,前段时间看到乌日娜的表演,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内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是一名兵团战士曾经在内蒙待过五年多,我们汉人也学内蒙的舞蹈,但是(说是实在的),好多地方不如人家,我么应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两会召开的这几天,在友谊宾馆工作的王阿姨特别兴奋。她说:“看到这些(少数民族委员)住在我们的饭店特别开心,去年年底在北京卫视看到少数民族歌舞节目,我特别爱看,非常开心。今天看到这些少数民族代表们很想跟他们说,多提一些这方面的提案(增加少数民族歌舞节目),我可喜欢看了。”
看到自己的提案建议被采纳或者受到关注、产生影响,杜梅非常开心。
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几年的两会报告上肯定了2015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同时确定2016年的目标“继续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于这一点,杜梅有着自己的认识。在她看来,中国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独具个性,如何发挥个性,优势互补是我国文化事业面临的课题之一。她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民族共生的环境,丰富自己的文化,不要趋于同一。我们国家的优势在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特质,怎么样发扬和互相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特质,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
杜梅认为,坚持民众需要的,传播民众喜闻乐见的,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操作手段。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退休文艺工作者许卫国的共鸣。“在我看来,什么是繁荣?就是多播一些个大众化、我们喜欢看的节目。在我们看来,就是要增加一些少数民的歌舞节目,说实在的,在我们国家来讲,民族歌舞是最受老百姓喜欢的,增加得越多,老百姓越爱看。”
2016年,杜梅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已经三届快届满了。每每想到这里,她既开心又惆怅。杜梅说,目前少数民族现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希望未来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政策上扶持,财政上支持,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各方面待遇,通过一代一代接力传承,促进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