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送快递的励志故事该怎么解读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杨权磊2014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快递员这份很辛苦的工作。杨权磊在快递员岗位上越干越起劲,边干边创业,如今成了武昌广埠屯附近一个快递网点的小老板。不过,他每天还会像往常那样,穿行在大街小巷送快递。杨权磊的快递代理公司已发展到15人,三分之一都是90后的大学毕业生。据介绍,杨权磊的公司如遇客户快件损失,会先行赔付,而他本人更是以优质服务赢得了一批大客户。(3月14日《楚天都市报》)
大学生送快递,这其实并不新鲜。快递员工作而今也是在校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在职白领兼职的重要选择。对于快递公司以及推出众包快递兼职服务的京东等电商企业而言,兼职做快递员的大学生有效填补了配送力量的不足,尽管兼职配送快件的单件报酬通常相对较高,却规避了社会保险缴费等其他方面的成本费用。
在北上广深及武汉这样的国内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的市区从事快递员工作,收入通常不低于当地的多数行业白领。但这份工作却相当辛苦,劳动强度和交通安全风险却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职员。快递工作的标配是工服加电瓶车,快递员要在车水马龙中频繁穿梭,还得穿行路况、社会治安复杂的城中村、老旧小区。快件量集中的很多写字楼,快递员还被勒令不得乘坐客梯。即便在一些城市,快递派件的“行规”是送件到小区门槛、写字楼楼下,这也需要快递员打电话通知取件人。快递员日均电话拨打量、骑行距离、爬楼里程、无效等候时间等指标,都足以让很多艳羡快递员不菲薪水的待业者望而却步。
前面说了,大学生送快递并不少。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应了“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就实在不多。杨权磊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因为“用心”“有心”,而创建了自己的快递代理网点(公司)。
“用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有心”(从枯燥、高压的工作中看到机会),简直难上加难。快递员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交通安全风险很高,一些人因为身体负荷不了予以放弃,但更多的情况是,人们会认为这份工作的所得远低于付出,包括很多在岗人员在内,对这份工作的长期前景没有信心,很容易产生倦怠感甚至满腹怨愤。
应当承认,这样的抱怨未必没有道理,快递员处于整个行业利益链条末端,要获得看上去不错的派件收入,需要竭尽所能透支体力(这跟煤炭工人等工种非常接近);几乎所有快递企业都尽可能不去考虑改善快递员劳动环境,也不提供会提升快递员个人职业素养和能力的专项培训(理由是快递员跳槽频率高,其实快递员流动性大跟劳动环境糟糕、职业前景较差,构成了一种畸形的互为因果关系),还把快递遗失或破损、客户投诉等缘故造成的损失,都转嫁给快递员承担。某种意义上,快递企业(品牌商)、代理网点(公司)、快递员构成了一个不平等的行业利益关系,越往后,议价能力越弱,可替代性越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快递、物流行业总是缺工,而大学生对之根本提不起兴趣。
杨权磊的案例,具有非常显著的励志意味。尽管快递代理网点(公司)也仅仅处于目前快递、物流行业利益链条的下端(略高于快递员),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一些情况下会被迫承担快递公司、快递区域总代理商利益博弈的成本,但对于杨权磊这样一个走出大学校园时间不长的毕业生来说,创办快递代理网点(公司),有助于了解行业运作脉络,洞察行业秩序和利益分配关系。有了这样的经历,如果未来快递、物流行业面临重大的利益调整,杨权磊们将更可能提前嗅到机遇或危机而先行一步;如果杨权磊们有更进一步的“野心”(创业进军快递、物流行业利益链条的中上段),眼下这段经历就显得更为重要。
仍需指出的是,尽管旁观者可以用杨权磊的案例来说明,“干一行,爱一行”以及发现并把握机会的重要性,但这类励志故事,尽管几乎人皆共知(更有名的励志故事就是马云、刘强东等人的创业历程),可以提取出供人参考的价值理念,经验本身却很难具有复制推广的可能。
要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待业者加入到之前不在考虑之列的一些行业,不仅需要通过耐心宣传来达成观念引导,更重要的恐怕在于本着对劳动的高度尊重,敦促改善包括快递、物流等行业的员工劳动环境,让这些行业的员工能够更为安全、更有尊严的工作。而要鼓励创业,杨权磊的案例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但应当避免过于狭隘的解读此案例,要避免让后来者形成只要按照此案例描述行事就能成功的错误印象。(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