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国际>>正文

后核安全峰会时代如何防范全球核恐怖主义

2016-04-07 15:37:3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蒋丽丽

  第四届核安全峰是奥巴马倡议的最后一届核安全峰会。核安全峰会对加强核安保、获得国际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基地组织”到“伊斯兰国”的兴起,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加大,后安全峰会时期如何加强核安保和防范核恐怖主义仍然是国际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全球安全议题。

  核安全峰会是一个非正式机制

  核安全峰会缘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阐述了“建立一个无核世界”的思想并承诺主办全球核安全峰会。从第一届核安全峰会到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先后发布了四个“峰会公报”和一个“工作计划”。中国国家首脑参加了全部的四届峰会,在核安全峰会上表达了中国维护核安全的承诺和中国核安全主张,对于推进全球核安全进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首届核安全峰会以来,有超过50个国家领导人通过峰会议程共同致力于防范核恐怖主义、打击核走私以及增强核安保。在过去的三届峰会上,峰会的参与国做出了260多项国家承诺,其中有近四分之三的承诺已经在执行中。

  推进核安全峰会议程在全球核安保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从一些国家转移和消除核原料、批准和执行与核安保有关的协议、从高浓铀到低浓铀反应堆的转换、加强核安保法规建设、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升级核安保技术以及强化国家和多边核安保能力的提升等。因为全球的共同努力,包括恐怖主义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比以前更难于获得用于恐怖行为的核原料。但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核安全峰会是一个非正式的国际机制,在峰会上形成的文件不具有国际法效力,各国对于维护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的安全负有根本的责任,峰会上的承诺均建立的自愿的基础之上。作为一个非正式机制,核安全峰会更加重视政治承诺和获取共识,而无任何履行承诺的“保证条款”和“违诺责任”,对于一个国家是否有效履行“承诺”,参与国只能是“表示关切和注意”。相对于正式的国际机制来说,非正式机制更加强调参与者的政治宣示和相关态度。而这对于严重威胁并且越来越突出的国际核恐怖主义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防范核恐怖主义须构建普遍、高效、权威的全球防范体系

  国际核恐怖主义是一种不同于国家之间相互核威慑的综合性非传统安全威胁,涉及到诸多全球性议题,比如全球恐怖主义、防扩散机制、核能和平利用与核裁军等影响国际安全的深层次问题。

  应对全球核恐怖主义威胁要求我们转变传统安全思维,积极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即刻构建普遍、高效、权威的国际核恐怖主义的全球防范体系。这个防范体系应该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弥补现存的缺陷:基本规范不完善,没有国家必须遵守和执行的统一标准;工具不足,缺乏核恐怖主义防范的地区方略;强制措施不足,对于不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国家没有缺乏具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对于国家履行条约、承诺的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监控。这些缺陷和不足,使得国际社会难以避免日益临近的核恐怖主义威胁。迄今为止,国际社会还未受到一起恐怖组织实施的“核爆炸”,不是靠“运气”和上帝的庇护,而是靠国际社会逐渐构建起来的相互重叠的国际核恐怖主义防范网络。但是正像前面我们谈到的,目前的防范网络并不严密,还存在着种种能够被恐怖分子突破的罅隙。继续确保国际社会不被核恐怖主义所威胁,亟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达成共识,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尽快完善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框架,健全核恐怖主义防范的基本规范体系;二是强化国际原子能机构职能,建立有效的全球核保安体制;三是强调联合国安理会核心作用,促进普遍遵约;四是加强地区合作,建立健全核恐怖主义的地区防范机制。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国际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国际社会必须树立全球主义的安全观、联合国要重新审视集体安全理念、各个国家也要反思主权观在全球化情况下的变化。只要存在核武器、高浓铀、核设施以及其他辐射性材料等能够实施核恐怖主义的工具和手段,就必须对核恐怖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除非我们彻底实现“零核世界”。在此之前,我们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积极构建普遍、高效和权威的核恐怖主义全球防范体系,才能继续确保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杜彬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邀研究员)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