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国际>>正文

美国防长推迟访华的背后

2016-04-12 11:17:2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蒋丽丽

  近日,就在中美两国就南海争议问题紧张关系升级之际,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取消了原定本周访问中国的行程,理由是“日程问题”。卡特原定本周出访亚洲,行程包括印度、菲律宾和中国,但美国五角大楼8日发表声明说,因为日程问题,卡特访华的行程将推迟。《华尔街日报》8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乌尔班说,官员正“积极研究”卡特今年下半年访问北京的可能性。此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中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卡特访华已经纳入今年中美军事交流计划,双方曾在1月的一次会议中,针对此次访问交换意见,具体的访问时间正保持交流和沟通。突然爽约,着实令各方大吃一惊,围绕个中原因的各种猜测也随之而来。

  卡特爽约原因

  考虑到目前中美围绕南海问题不断交锋、越南再度要求中国撤离981平台以及海牙国际法庭即将对所谓“南海问题”作出裁决的大背景,更让外界觉得卡特此举意在向中国施压。

  卡特作为国防部的老面孔,长期以来从事预防性战略研究,长于预防性战略的研判、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推广,尤为重视防控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的新重大威胁,主张关注危险来自何方,并预先消除这类危险。由此推理,卡特有理由相当关注中国始于2014年的岛礁吹填工程对美国海洋霸权的影响。近段时间,卡特已不止一次取消涉中国行程安排。2月23日,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美国,原计划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国防部长卡特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举行会谈,但是,五角大楼发言人表示,卡特与王毅的会晤被取消了,原因是行程安排的问题。对此,卡特或许是在用特有的方式向中国展示自己乃至美国军方强硬的一面。

  卡特此次出访,主要目的在于与菲律宾完成商讨美军撤离苏比克湾后的再次驻扎问题,其意在构建针对中国的南海问题国际同盟。美国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后伴随着顺访日本,以显示美日同盟的存在。由此类推,卡特此举在于不想造成与印菲会谈后再与中国沟通的印象,以免影响相关国家对加入“南海问题同盟”的选择。

  卡特此次爽约,也可能是因为美国外交决策团队内部的分歧所致。美国外交决策层多元化。近期,媒体爆料称白宫向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和其他将领下达南海“封口令”,将白宫和军方在此问题上的分歧公诸于世。此次卡特不来,可见也是因为卡特在南海问题的观点与白宫存在较大分歧,尚未形成一致的决策认知。在卡特看来,与其沟通无果,不如不来。不符合奥巴马意图的帕内塔与哈格尔的黯然收场已成为卡特的前车之鉴。

  中国如何应对

  首先,针对美国突然改变行程的爽约行为,中国方面大可不必过度解读,应该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和淡定的心态。一方面中美之间有着多层次全方位的诸多沟通渠道与机制,美国防长改变既定访华行程并不影响中美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改变出访行程也是可能出于美国自身原因,并不见得是就会影响中美之间的双边交往。因此,尽可以对卡特及美国国防部后续的行为观其言察其行。

  其次,如果随着时间推移,卡特单方面改变行程乃是因为其自己所称“鉴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扩张行动,亚洲各国正寻求同美国加强军事联系”而不与中国进行沟通,那么恰恰让各界觉得恶化双边关系的责任要落到卡特身上,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葛来仪说:“如果要发出强硬的信息,为什么不当面这样做?(两国的)军事关系并不是特别糟糕,所以卡特取消访问让我感到吃惊。”中国可因此而占据在南海问题上中美双方会谈的制高点。通常而言,中美双边的问题有很多,解决起来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谈着就有希望,对此中美双方都有清醒的认识和默契。

  最后,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双边分歧和争执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议题,因此假如卡特在此问题上不断恶化两军乃至双边关系,中国方面应着力影响美国外交决策团队的“南海问题集体认知意象”,美国国内政治的多元化使其外交决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体现出各方妥协的结果,因此真正对政策选择产生影响的应该是以总统为首的美国外交决策团队的集体认知,其中每个成员都尝试着影响其他成员的认知从而在互动中形成集体认知。这一过程客观上为中国构建跨国政策联盟或者中美共同认知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中国坚决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扎实稳步推进南沙岛礁建设,更多地为南海航运提供国际公共物品,弥补美国在国际海洋公共物品供给上的短板,可形成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并为美国外交决策团队南海认知上的“鸽派”提供更多地支持和论据,最终形成南海问题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知,减少现有卡特及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为代表的军方的“偏见”的影响。(李少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