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中国对转基因政策没有调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13日,农业部首次就农业转基因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发展转基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对转基因政策没有调整,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确保安全、依法管理。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将重点推进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的产业化,同时保持口粮作物的转基因品种研发力度。
在此次发布会上,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表示,中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因克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克隆了137个重要基因,获得了专利1036项,专利总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二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稳步提高。培育出一批抗虫水稻、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新体系,育成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47个。减少农药使用40万吨,增收节支社会经济效益450亿元。三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布局建设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技术平台,研制了一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新技术、方法、标准。形成了稳定的人才队伍,完全有能力确保转基因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安全。”
廖西元表示,众多国际专业机构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有权威结论——通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即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等同于传统食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吴孔明表示,中国的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体系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的规定,我们国家是实行严格的分阶段的评价。比如从实验室研究的阶段就开始进行,走到田间,小规模的中间试验,再是大规模的“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安全性证书的评估,就是五个阶段,这也是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中国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不管是从我们的技术标准上,或者是在程序上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体系。”
据介绍,中国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顺序推广转基因技术,即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发展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发展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廖西元透露,“十三五”期间,中国将重点推进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的产业化,同时保持口粮作物的转基因品种研发力度,“一是以核心技术为主的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就是要瞄准国际前沿和重大需求,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育种价值’的新基因。二是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三是以口粮作物为主的技术储备战略,要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