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城举行学生开放日等活动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
原标题:北京航天城举行学生开放日等活动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乔全兴、李严):今年恰逢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从今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当天,北京航天城以升国旗、主题签名、参观等方式,庆祝这个属于广大航天工作者的特殊日子,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而今年恰逢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从今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北京航天城以升国旗、主题签名、参观等方式,庆祝这个属于广大航天战线科技工作者的特殊日子。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李坤说:“作为一个航天人,我得知设立国家航天日的消息后,特别振奋,感觉特别骄傲和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航天事业做贡献。”
一提到航天事业,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那些“高大上”的应用,但实际上,航天事业与普通老百姓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航天日当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飞行控制任务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向中小学师生开放。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在与中小学师生互动时说:“为什么要发射卫星呢?卫星有什么用途呢?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陆地对海洋有很多的了解,但是在太空中能做什么?可能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太空中有很多很好的资源,比如说失重,真空等等。它虽然条件很恶劣,但是可以给我们的(科研)带来很多好的条件。特别是它位置的高远可以带来很多便利的条件,比如说对地通讯啊,现在很多老师,学生手机都有定位的能力,学生家长出行的时候都拿一个导航仪,导航仪为什么知道我们在哪里呢?在没有卫星出现之前,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芯片,而我们在轨道上有很多可以导航的卫星,我们国家有北斗导航卫星,可以把信息发到芯片上,”
目前,我国在轨卫星数量近150颗。其中,通信卫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导航定位卫星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此外,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正如专家所说,航天飞行器飞得越来越远,航天科技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航天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但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对人才的培养的作用很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在国外有一项统计,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可以获得10倍的收益,很多小朋友身上穿的尿不湿,就是从航天员的技术演化而来的。航天中的很多技术后来都转化为民用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包括,宇宙这种失重状态下,我们还可以进行很多药品,材料方面的实验,因为它是失重的,在地面很多不具备的条件,在太空中就可以轻易的完成。”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单个飞船运行到多个目标交会对接,从地月转移到绕月探测,从环月飞行到落月巡视,从月地转移到再入返回……,前来参观的师生们边听边记。来自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的学生白文蕾说:“刚才听讲解员说,刚才看到的是真实的航天物体,能亲眼看到感觉特别骄傲。我要向航天员学习,也要继续努力,争取能成为一名航天员。”
组织师生来参观的朝阳外国语小学北苑分校校长张春荣表示,这次参观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科普课,更能激发学生们认识和探索太空的兴趣,“第一个航天日,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走进航天城,特别是走进飞行控制大厅里面,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他们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这次走进来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听李剑主任讲了我们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我觉得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今天可能只是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在今后,比方说物理课上学到引力等等,我觉得他们更有兴趣去探索,再进一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