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神器开启太空经济新时代
原标题:航天神器开启太空经济新时代
本报记者 佘惠敏
中国航天跟老百姓有关系吗?
是的,在你身边,已经遍布着各种航天神技转化的产品。在首个中国航天日,请您跟随《经济日报》记者的脚步,看“航天神器”如何开启“太空经济”新时代!
航天神器纷纷“下凡”
看起来高冷的航天神器,其实已经纷纷“下凡”,只是你也许还不知道。
请先打开你的钱包,看看里面是否有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居住证?这些证卡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目前在税务信息化、粮食流通信息化、公共安全信息化、出入境自助通关、食品药品监管、跨境电商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比如我们承担了‘金税工程’中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有效遏制发票犯罪,被誉为‘新税制的生命线和撒手锏’。现在国家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我们作为国家队深度参与其中,保障减税新政落地。”航天信息董事长时旸说。
用航天神技来防伪,就是这么周到完备!
请你看看周围的天空是否受雾霾困扰?“如果煤的利用都用上了煤气化技术,就不会有雾霾了。”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从斌说。该公司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能、特种泵阀、自动控制等尖端技术储备,转化到粉煤加压气化的民用领域,把煤炭通过粉煤气化炉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是化肥、甲醇、发电等以煤为原料的行业发展的基础。这家2007年才成立的公司研发的航天炉和燃烧器双双获得第66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专利覆盖全世界,技术国际领先,已经积累了100多亿元的合同订单。
用航天神技来治霾,就是这么手到擒来!
你是否有当警察的亲友?他们手中就可能有航天神器。集成了遥感技术等多项航天技术的海鹰无人机,已在反恐、安保、巡逻、测绘、救灾等多个领域发挥了作用。在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海鹰无人机获得了灾后地理信息的一手数据。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宏说:“海鹰无人机有多种型号,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控,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可抵抗6级至8级大风,可抗击大风沙。有一种小巧的手抛无人机,可在3分钟内组装并起飞,适用于前路侦察、区域监控等反恐任务。”
用航天神技来反恐,就是这么明察秋毫!
航天神器纷纷“下凡”,那画面太美你别不敢看!这三个例子只是已应用的一角,还有更多神器正在“下凡”的路上,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譬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8所用航天磁悬浮技术制作的人工心脏,就已经在羊身上成功做完常规动物实验,未来可能应用于人体;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机械臂系统研究所正在研制外骨骼机器人,未来不仅将用于辅助航天员进行空间站舱外作业和月面行走,还将开发成帮助伤残者进行肢体恢复训练的康复智能机器人。
太空经济方兴未艾
各种各样“下凡”和没“下凡”的航天神器,其实都在给太空经济添砖加瓦。比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设备本身就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从2009年起步以来,已实现了从导航运营服务、系统集成、软件平台到终端设备的全产业链覆盖,并带动10多万台导航终端设备的应用产业化。北斗导航应用系统提供的高精度时间和地理信息服务深刻改变了我国交通运输、建筑防护、应急救灾、农林渔牧、国土资源普查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惠及老百姓的生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从事北斗导航终端市场的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0年,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产业服务用户规模将成为世界第一,产业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火箭的市场也不小。前两年,快舟开创了我国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纪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日前透露:“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已经提上日程,计划于2017年发射,并将着力实现商业化应用。”可见,商业航天产业市场空间巨大。然而,与国外尤其是美国商业卫星占在轨卫星一半以上比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轨卫星中商业卫星所占比例较少。中国航天产业发展将是一片蓝海,为推动快舟火箭的商业运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已组建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
对中国航天人来讲,太空经济已成大势所趋。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的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用产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占到集团公司总收入和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学钏表示,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产业发展部部长助理李瑜也表示,到“十二五”末,该院的民用产品收入就已占到总收入的60%,超过军品收入,“‘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将民品产业规模翻番,并提高利润率”。
探索太空,又造福了百姓。中国的航天神器们,正在开启太空经济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