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多措并举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全文):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6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六方面举措,来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据统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15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今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同时,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
尽管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介绍,中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小等短板。“第一就是在核心技术上,主要是控制系统属于机器人的大脑,现在在传统机器人上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还有(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电机、驱动、高精度的减速器等等,这个中国大部分都依靠进口,而且这块占机器人的成本非常大的比重,大概占60%-70%左右,在加上高端市场的边缘化,这传统机器人的短板。”
对此,《规划》提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要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在落实规划上,要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的率先突破,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领域的需求,要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等十大机器人产品。“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并机器人、重载VGV(音)、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
《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要积极地引导各地区、企业,按照自身条件和优势,理性和差异化地发展机器人产业,引导政策资金和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高端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在规划中提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队作用。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要加快组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整合全行业资源,打造“政产学研用融”相结合的创新载体,加强新一代机器人开发,特别是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标志的机器人技术研发。”
《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要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将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六方面举措,来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机器人产业链特点的产品和业务,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六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