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中日韩在安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摄影:沈湜
国际在线消息:2016年4月29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首届中日韩公共外交论坛暨2016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三国各界知名人士就“加强对话、深化交流,推进中日韩合作迈上新台阶”进行研讨。在分论坛环节,中方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发言。
赵启正:
中日韩三国的公共外交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今天举行中日韩首次公共外交论坛是有重大意义的。其实中日韩公共外交的发展,已经突破了美国和欧洲国家最早的定义。他们原始的定义是政府对外国公众的一种宣传,叫做公共外交。
但是现在不是,除了政府的对外宣传之外,公众也成了公共外交的主体,并且它的内容,它的对象、参加者也超过了以前中国所说的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在中日韩这三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中日韩的确是地理上和文化上不可分割的三个伙伴,刚才主席说了,我们有800多个共同使用的汉字的展览,在其他国家中是不存在的,这是极其珍贵的,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
那么今天,面对中日韩之间关系的这种复杂性、起伏性,甚至是严重性,开展公共外交就极其有必要,而这种复杂性和严重性的起因,其实并不是很多因素,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一个对领土的纠纷,所以我们开展公共外交,就是特别的必要了。
从现实性来讲,我回忆一下,在座诸位可以回忆一下,你的中韩的朋友是不是很多,比我们和美国和欧洲的朋友多得很,说得出名字叫得出姓,讲出来很多中间的故事,这是很珍贵的。我们做好朋友,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就不行。所以我们应当发挥中日韩公共外交的民间渠道来为国家关系做贡献。
那么公共外交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就是增加三个国家民间的互信感,因为现在不够互信,不够友好,不够互相尊敬。那么我们有没有出发点、共同的出发点,我们三个国家有明确的共同的利益,不能在经济上、文化上,乃至于在安全上,在朝鲜半岛的问题上,我们有明确共同的利益,这些共同利益,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应当成为我们中日韩公共外交论坛的基础。
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方式是对话,政治对话是不可绕过的一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安全都是密切相关的。中日韩之间的确存在着,尤其中日间存在着政府的外交有的时候有困难,有的时候有一些对话的主题不够成熟,有些话要用外交语言。但是我们在公共外交对话当中,就可以更加充分,更加深刻,更加直率。而我们交流的结果同时可以反馈给现在的执政党和政府,所以政治的公共外交,对话具有二轨外交对话的性质。因此它的效果是可期待的。
正如刚才主席所说,大家要节省时间,要把这个论坛开好。我的建议就是,我们不必过多地重复我们都很清楚的立场的表态,而是要提出一些可行的、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说领土主权问题,绝不是在公共外交论坛上能解决的,安全问题、军事问题也不是在这个论坛上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促进解决这些问题的环境,可以促进民意,民意好了,就给政府采取友好政策开辟了空间。所以我们的公共外交是推动民意的改善,我们要讨论如何去推动我们政府和民间关系的可以前进的道路,树一些引路牌,走一些道路。也许正如中国作家鲁迅说的,“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是路了”。我们大家都是走路的人,好,谢谢诸位。
赵启正简历
赵启正, 1940 年出生于北京。 1963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后从事科研、设计工作20年,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1984年起历任上海市多项领导职务,包括市委组织部长、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等。由于在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的杰出贡献以及在浦东期间与众多外国政要、名人进行的开放、坦诚、智慧的交流,被国外誉为“浦东赵”。
1998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他提出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理念,避免了“宣传”在对外传播时可能引起的负面含义。他还建立了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将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化、常态化,打造透明政府。
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从2009年3月起,历任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和五次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在此期间,他大力倡导并传播公共外交的理念,目前,人民政协已经成为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和推动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