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一位悬壶济世的乡村守望者:拿自己身体做药物实验

2016-05-05 10:50:23|来源:光明日报|编辑:杜军帅

  一位悬壶济世的乡村守望者:拿自己身体做药物实验

  刘汉在为村民看病

  清晨,位于吉林省扶余市陶赖昭镇的王家屯像往常一样宁静,刚刚降下的一场春雨把村头飘起的几缕炊烟都打湿了。燃起炊烟的人,今年已经79岁的刘汉特别喜欢这种春雨的感觉,就像经他治愈的病人身上生发着的生命气息。

  刘汉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像很多的普通村民一样。然而,乡亲们都知道,他们的这个乡邻并不普通:他研制出的治疗血液病的药物获得国家专利,救治过的病人遍及全国,曾随中国医疗卫生代表团出访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等,进京作过报告,被周恩来总理接见。

  村民健康的“看护者”

  在王家屯土生土长的刘汉,自小家境贫寒。农村卫生条件恶劣、疾病流行、药品奇缺的状况深深影响了少年时代的他。“连拉肚子都没办法治!”刘汉说,“那个时候就想当医生给老百姓看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汉拜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为师,苦读《医宗金鉴》和《濒湖脉学》等医学经典。初有所成之后,看到很多乡亲因为无力支付药费而延误治疗,刘汉继而发奋钻研《医学衷中参西录》和《串雅内外编》,寻找简便的单方、验方和秘方治疗疑难杂症。很多当地老百姓的顽疾经刘汉诊治后,立即好转,刘汉开始小有名气。

  在行医实践中,一些血液方面的疾病吸引了刘汉的注意。刘汉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他反复尝药,在两味剧毒药物中测量出人体的耐受量和极量,同时改进药物炮制方式。最终,他找到了不引起毒副作用的治疗最佳剂量。

  “他亲自试药,经常头疼腹胀、上吐下泻,好几次因服药过量中毒。”当年的场景让刘汉的老伴至今难忘。“没啥,要亲自试才能找到治病良方。要不,咱就治不好老百姓的病了。”刘汉说。

  一个吉林农村的“赤脚医生”发现了用中草药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消息传开了。1973年,刘汉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在北京作“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体会”的专题报告。此后,刘汉又经反复实践研究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的系列药品。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见到刘汉,在听完他的事迹后,欣然为他题赠诗作。

  中医精神的“守望者”

  家住扶余市陶赖昭镇西三家子村的农民牟淑艳,患有血小板减少症,四处求医未果,最终找到了刘汉。整整4年的治疗之中,刘汉没有收牟淑艳一分钱,如今这个曾经对生活绝望的农民已经痊愈。

  提起儿子小龙的病,永发村村民杨文学声音哽咽。有一年,小龙查出了血液方面的病,到城里的大医院一问,说可能得几十万元才能治好。在一家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刘汉伸出了援手,他给小龙治病,分文未取。如今,小龙身体康复,正在外地打工。

  “宁不做名医,可做善医。”刘汉说。1988年以来,刘汉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先治病,后给钱;治不好,不要钱;小病不要钱,乡邻看病不要钱,残疾人和困难户不要钱。

  粗略统计,30多年来,刘汉单治本地的血液病就达到50多例。这些患者服药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至于药费,患者不提给,刘汉也不提要。这50多例病患中,给最多的费用是2000元,只有1例,给1000元的两例,给几百元的11例,其余未要分文。

  一些商家找他,出大价钱购买他的药方,他就两个字:不卖。他觉得,商家按药方制成药后,肯定高价卖给患者,那样老百姓就又看不起病了。

  “听到病人说一句‘好点儿了,谢谢您’,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刘汉说。

  乡村生活的“践行者”

  如今,刘汉虽已年近80,却仍然站在医疗第一线,自己种药,配药;仍然坚持每天翻看全国各地给他寄来的病例,不厌其烦地接听众多患者的咨询电话;仍然反复斟酌、仔细研究最佳的治疗方案。

  随着刘汉年龄的增大,子女们心疼他,“强迫”他到大城市住了一段时间。“别提那段时间了,他想家想得几乎天天掉眼泪,说啥也住不了,孩子们没办法,就把我们‘放’回来了。”刘汉的老伴儿说。

  走进刘汉的家,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一个沙发、一台电视、一铺土炕……所有的摆设陈旧而简单,像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我哪儿也去不了。”刘汉说,“我只是一名土医生,我土生土长在农村,这里才能体现我的价值。”

  前段时间,村里支持他的善行,把一个废弃的院子低价卖给了他。“现在可以扩大药材的种植面积了!”趁着这场春雨,刘汉正准备翻地种药材。

  让刘汉感到欣慰的是,他的长孙刘川继承了他的志愿,放弃了去城里发展的机会,与爱人一起在农村开起了诊所。

  为什么选择在一个村庄生活一辈子?刘汉这样回答:“啥叫‘赤脚医生’?就是光着脚下田干活,穿上鞋给人治病。我忘不了年轻时给自己下的这个定义。”

  (本报记者 鲍盛华)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