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奋斗看齐:以青春之我 将中国梦高高托举

2016-05-05 08:33:29|来源:中国青年网|编辑:杨玉国

  编者按“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这样勉励青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一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是非曲直加以清醒甄别、听党的话跟党走,关系到民族根基的牢固,更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青年怎样在提高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国青年网特别策划“炫酷青春 奋斗看齐”系列报道,深入到不同行业创新创造、建功立业的青年之中,探访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点滴努力,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聆听他们的看齐心声,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炫酷青春 奋斗看齐”系列报道③  

  奋斗看齐:以青春之我 将中国梦高高托举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 卢冠琼 杨月 见习记者 黄昂瑾)97年前,无数热血青年因爱国心走到了一起,发出了“救国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的呐喊,以血肉之躯为祖国镌刻着光荣和尊严。 

  青春梦,家国梦。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又一代青年在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中奋然前行,实验室里、工厂内、创业大潮中、讲台旁……当各行各业的青春脸庞汇聚成一个奋斗中的中国,我们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正是他们,谱写五四精神的现代进行时,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脊梁。 

  身处伟大时代,青春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以青春之我,在创新创业中成为先锋,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而每一个青年的点滴努力,终将成为中国梦高高托举的强大支撑。 

  来自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行动,正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画卷缓缓铺开。 

奋斗看齐:以青春之我 将中国梦高高托举

  习大大和青年在一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凡 绘 

  敢于做先锋 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2013年7月,甘肃敦煌附近的戈壁滩上,万里晴空,烈日曝晒,但是这正是做卫星同步地面观测的好天气。此刻,雷斌和他的同事正在这里做外场实验。 

  “很多人认为在中科院工作的只要在实验室推推公式、发发文章就行了。在我们所,那有那么悠闲啊。”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第八研究室主任雷斌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这还不是最辛苦的。我们还有去做微波定标实验的同事。12月,内蒙古大草原,北风刮得人脸上生疼。卫星常常11至12月发射,外场实验就在12月、1月这些草原气候最恶劣的季节。我们的年轻人,在这里一呆就是三个月。” 

  “现在我们常常讲创新,很多青年不知道哪里可以创新。每一次新发射的卫星要执行任务,就要去卫星上面的观测设备进行准确标定,确保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结果与真实结果一致。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让这个过程更便利一些,成本更低一些,操作更自动和更智能一些,这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巨大的创新空间。”雷斌解释说。 

  如果没有事先联系,我们很难将眼前这位儒雅的青年学者与国家重大高分辨率重大专项某系统副总设计师联系起来。可正是这样一位75后青年学者,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奖项的获得者。 

  聊到雷斌从事的工作,他说,自己从研究生毕业留在所里工作到现在就一直在干一件事,设计研制我国自己的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他回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参与研制成功了的系统,改变了我国从国外引进遥感卫星地面系统成套设备的历史。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处理十分复杂,既要保证获得图像的精度,又要保证完成卫星每天下传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还要为未来系统的扩展升级预留足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一度成为制约地面系统建设的核心瓶颈问题。”他说。在这个项目里面,他跳出了采用专用硬件的主流设计思路,在通用计算架构上下功夫,解决了在机群节点架构下实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高效并行处理的难题。“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被评为了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讲到成绩,雷斌还是难掩兴奋和自豪。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雷斌总是把问题联系到他对创新的理解上来。 

  “搞航天的人,永远看不到独立一个人能做多大的事,因为每个人都只是系统里的一部分,而正是在协作中,在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之后,在不断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精做细的过程中,创新的火花往往更容易迸发。”雷斌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现在很多青年人一讲创新就觉得要新在前无古人的点子上,但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找一个位置扎下根,针对实际问题,创新一些办法去解决它,逐渐就会发现每一个进步都很自然,创新不一定是时髦的,但可以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和尝试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雷斌说。 

  “创新不一定是复杂的,用简单方案解决问题同样让人兴奋。”辽宁省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90后钳工张文良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走进工地,就发现纪念币传送卷连动线上总是出现卡卷问题,导致传送卷外斜折断,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周围同事劝他,“别看了,连动线很复杂,都是专业人员设计的,看也没用。”张文良笑了笑,他在设备旁一待就是一天,观察连动线的运行轨迹。“既然你们说复杂,那我就用简单办法来改良!”他尝试用一块钢板做出适当弧度,以一个安全角度,解决了“老大难”的问题。 

  凭着这样的创新韧劲儿,张文良斩获“全国技术能手”、“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并在第八届、第九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中,先后获得工具钳工第一名、机械设备安装工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不折不扣的青年“双料”技能人才。 

  “双创”的大潮中,今天,无数青年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魄力吹响了青春号角。在这个舞台上,还有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吉林省肢残协会副主席郎小明,他以创新的独特视角开办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园;还有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平坦镇石板片村党支部书记、85后女孩田玲,她创造性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双创”大潮中飘扬的青春,分明带着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的温度。激扬的青春,最有力量! 

  不惧怕困难 让年华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奋斗看齐:以青春之我 将中国梦高高托举

  出生于1987年的王忠雷至今已在漠河县北红村小学执教7年。 资料图 

  “老师,你还回来吗?”动身前往北京前,学校里的14个孩子来到宿舍门口,围着王忠雷,眼神里写满担忧。这个问题,从7年前王忠雷来到北红村小学,就有孩子不停在问。在这个祖国最北最贫困最偏僻的农村学校点,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仅有3名老师。 

  “老师一定回来,只要这里还有学生,我就不会走。”送孩子们离开后,王忠雷告别妻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获得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王忠雷第一次离开黑龙江。 

  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王忠雷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漠河县当特岗教师。“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只要能实现梦想,在哪儿都一样!”王忠雷的身上有着东北小伙的豪爽和果断,但是北红村小学的条件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学校没有水,没有电,手机也没有信号。” 

  王忠雷从村民口中得知,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来此支教的老师,但不少人最终选择离开。得知孩子们一次次担心询问老师是否还会回来的真实原因,王忠雷心里很不是滋味。 

  漠河有8个月处于冰雪封裹期,“学生们年龄太小,班级平房漏风”,王忠雷除了上课,还负责为两个班级点炉子烧绊子取暖。“最冷的时候,零下四十多度,冻得手通红,字都写不出来,但是孩子们也一直坚持着。”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让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说服父母,我要留下来。”王忠雷笑着回忆,“一开始特别害怕爸妈来看我,怕他们知道真相。” 

  北红村小学是复式教学点,学校共有三个年级,一到岗,王忠雷就承担起了两个班级的语数教学工作。2012年,在他的感染下,校友于晶放弃了原本在三亚任教的工作,来到北红村小学,“2011年的时候,她曾到学校看我,并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反响特别好。她觉得来到这里,我们可以教给孩子更多东西。”   

  两个青年因为梦想和奉献而互相吸引,最终结为连理。“怀孕之后,为了给孩子们策划一台六一汇演,她迟迟不肯休产假。”条件再差生活再苦也不说“后悔”的王忠雷,第一次流泪了,“去医院产检的路上,车子颠簸严重,为了孩子的安全,她始终站着不敢坐下,下车的时候脸色白得像一张纸。” 

  “随我来到北红,她没有一刻不在受苦,进入六月份,脚开始浮肿,浑身关节疼痛,由于没有青菜,嘴巴也出现了溃烂,上课保持一个姿势站久了就会动不了……”王忠雷充满自责,“我觉得自己不配做一个丈夫。” 

  看到孩子们求知的双眼,爱人和王忠雷没有向困难低头,“我们要坚持下去,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去,摆脱贫穷。”去年,王忠雷的父母也搬到了北红,“父亲给学生们烧锅炉,母亲帮我们俩照顾孩子。”而王忠雷夫妇承担起了学校的所有教学工作,“下课的时候,我们俩在走廊上见面,而后交换教室继续上课。” 

  “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辛勤耕耘,为将来留下珍贵的回忆。”在一代代村民的努力下,北红村一年比一年好,电来了,信号也更稳定了。当王忠雷在手机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时,他很欣喜,“有个孩子考上了加格达奇的重点高中,这些,就是我们最珍贵的成果。” 

  “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王忠雷认为,“习主席也是从基层一步步克服困难成长起来的,他的这些话,不仅鼓励了我,还会鼓励更多正在经受挫折的人。”虽然一家五口目前还挤在一间由教室改造而成的平房里,但是王忠雷坚信,给14个孩子上课,也是教育事业,有全家人的支持,他一定能够改变更多。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习近平鼓励青年,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青春看齐,书写华章。在各类公益关爱救助活动中屡现身影的青年志愿者王涛;一边努力求学一边照顾父亲,用真情演绎“带父上学”感人故事的孝心青年陈春林;怀揣梦想,立足家乡十余年埋头艰辛创业的致富“领头雁”刘超;对操作技能精益求精,注重岗位创新并在工装设计等多方面屡获突破的空空导弹高级技师邵志永……“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脚踏实地、胸怀理想,用行动应答着厚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力军和突击队一直都在路上。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