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魏倍倍:纺织工里的“千里马”
凝聚工匠精神,追逐幸福力量。纺织和男人这两个字眼在很多看来或许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但是在现代的纺织行业里,有这样一群男技工,他们凭借着过人技术,让现代纺织机械纺出了五彩缤纷的纱线。常山恒新纺织后纺车间的魏倍倍,就是其中一位身负绝活的高级技师。
16.2万个纱锭,388台大型纺织设备,林林总总14中机型,设备总值达过2.5亿元,这就是刚刚30岁目前全市最年轻市级劳模的魏倍倍负责的车间。在整个后纺车间,魏倍倍是大家心目中不折不扣技术上的主心骨,有难题找倍倍在后纺车间已经成了一句口头禅。从2004年18岁毕业到常山纺织,魏倍倍从保全工做起,凭借着肯吃苦,爱琢磨的劲头,先后进行了十几项的发明创新,而每项创新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百万元以上。
在生产中,魏倍倍发现进口的全自动络筒机锭杆与国产细纱机光杆锭子纱管使用不配套,造成络筒工序局部压纱或断档现象。而如果进口国外厂家的万能锭杆,每台设备改造成本要11万元。为了解决难题,魏倍倍就开始自己琢磨,经过多次改进魏倍倍研发出了价格不到进口设备十分之一的国产万能锭杆,这项技术在推广应用后,节约资金达到了340万元以上。
一线问题一线解决, 这是魏倍倍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在工作中,魏倍倍发现并纱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并纱张力不匀现象,造成不合格筒纱,通过观察、分析,魏倍倍根据纱路越长、弯道越多、纱线张力越大的原理,发明了并纱机张力补偿装置,这一发明也获得了国家实用发明专利。
有一股子钻进,有一股韧劲,这是同事对魏倍倍遇到难题时的评价。有一次,公司接下了一个单纱“S”强捻的订单,而公司络筒机的捻结器配置都是“Z”捻。如果更换捻结器,需急购备件,而且会延误交货期。为了攻克难题,魏倍倍夜以继日翻阅了大量技术资料,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攻破了技术难关,而这项技术改造成本费用仅相当于购买厂家配件费用的1/12。
创新立足一线,这是魏倍倍每一项发明创新的初衷。十多年的时间里,魏倍倍和同事们进行了数百项工艺改进,为企业节省和创造产值超过了上千万元的价值。而每一次解决难题他内心都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快乐。
有了创新的青年,才会有创新的城市,这是魏倍倍常说的一句话。在以魏倍倍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里,聚集了一批创新技能人才。他们的核心成员有9人,平均年龄28岁。魏倍倍说如果每一名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带一名徒弟,9人带9人,明年18人就能带18人,那么通过传帮带,将来创新这棵大树就能在企业了开花结果。而在石家庄这片热土上,创新驱动成为大势所趋,创新也成为时代精神,这是城市开启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创新人才融入时代潮流的个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