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经济再现积极迹象:4月PPI数据抢眼
原标题:外媒称中国经济再现积极迹象:4月PPI数据抢眼
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5月10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跌幅为16个月来最小,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积极迹象。
法新社5月10日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声明中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3.4%。
这个数字好于彭博社调查经济学家后得出的3.7%的预期中值,也是自2014年12月以来该指数的最佳表现。野村公司的分析人士说,PPI降幅“大幅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和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生产水平上升,并称“PPI降幅可能会继续收窄”。
多年来,这个亚洲大国的PPI一直在下降,就在不久前,低消费通胀还引发了对通货紧缩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在另一项声明中说,4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与外界的预期相符,也与前两个月持平。
这些数字可能会对中国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0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PPI同比降幅连续第四个月收窄,环比涨幅则连续第二个月扩大,表现均强于预期,显示工业运行状况持续复苏。
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PPI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3月PPI同比降4.3%,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环比涨0.5%,为2014年1月以来首次上涨。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0日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升2.3%,升幅与3月持平。这也是其连续第三个月在2%上方,但低于市场预期。
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4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为CPI同比上升2.4%。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余秋梅称,CPI同比上涨2.3%,与上月涨幅相同,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涨幅依然较高。
路透社5月10日报道称,中国消费通胀4月持稳,而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生产者价格已持续4年的下滑有所放缓,这将缓解有关各方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遭遇通缩危机的担心。
但分析人士争论的是,单凭价格变动是否就为中国央行提供了足够依据,使其转而对当下降息采取更谨慎的态度。自2014年末以来,央行已降息6次。
今年3月经济数据走强使人们认为中国经济将探底回升。但迄今为止喜忧参半的4月数据以及不断攀升的负债水平,让各方怀疑任何复苏是否能经事实证明具有可持续性。
汇丰银行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胀面临的下行风险,意味着眼下中国改变政策立场还为时过早。
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通胀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则中国不太需要降息或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说:“我们认为,由于猪肉价格周期来临,CPI可能在二季度达到峰值。但CPI保持在2%以上的水平已限制了进一步降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