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内蒙古博物院举行 文物3D展示令人称奇

2016-05-18 15:10:5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易成晨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赵春晓):第40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天(18日)在内蒙古博物院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旨在要求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承担起博物馆周边遗产以及本区域解读中心的作用,同时促进博物馆的文化交流,用独特的视角、历史的眼光向人们展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主题,也符合当前我国的文物博物馆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协办,主会场设在内蒙古博物院.主会场活动围绕博物馆与文化的发展理念,以厚重的草原文化为依托,弘扬历届“国际博物馆日”的优秀传统,为各省市自治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彰显博物馆与文化兼容并蓄的无限魅力。

图片默认标题

“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内蒙古博物院举行开幕式

  在今天的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仪式上,首先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代主席布小林致欢迎词,随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致辞。

  刘玉珠在致辞中提到,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座。全国共有401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5.5%。

  与此同时,以《博物馆条例》为核心的法规体系日益完备,有力规范和促进博物馆发展。近年来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超过2万个,参观人数约7亿人次,一年举办20万次教育活动,每年文物进出境交流展览项目近百个,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但刘玉珠也提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在数量、种类、藏品、展陈等方面都距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有差距,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集中精力切实解决影响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构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新的贡献。

  开幕式现场还为第十三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单位、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第一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2016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奖项授牌、颁发证书。

  此次内蒙古博物院作为主会场单位,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全国各级文博同行展示了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博工作成果。此次国际博物馆日对外开放了两个专题展览:其一是《识珍录宝 典守文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展》,其二是实体文物与数字文物结合的综合展览《梦幻契丹》。

  《梦幻契丹》展览挑选2003年发掘的吐尔基山辽墓以及其他辽代墓葬出土文物精品83件,与吐尔基山辽墓3D数字化文物50件套进行交互展示。与以往传统展览不同,在进行实物展览的同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突出数字化文物的多维度展示和解读,让文物从静态品鉴向动态“活话”进行全新诠释。

  精美的银器盒通过静态展示只能看到外观,而通过3D展示可以看到银器盒里面内壁上的图案以及镶嵌;另外博物院现场3D展示了一具棺椁令人称奇,通过手动触摸屏幕,可以看到棺椁的构造以及装饰,步骤展示细致入微,现场观众啧啧称奇。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参观博物院的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实体文物,更是与文物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在内蒙古博物院宝鼎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和展示活动也在进行。其中包括马头琴、呼麦、蒙古族服饰、脑阁等演出以及林剪纸、蒙古靴手工制作技艺、蒙镶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传统布贴画、新城糖画等非遗技艺展示,生动展示了自治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魅力。

  国际博物馆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的活动,从1976年开始,今年为第40界,时间定在每年的5月18日。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协,随后每年均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

  2009年以来,我国采用主会场活动的方式开展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相继在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石家庄举办了主会场活动。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