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国内>>正文

聚焦"创新创业" 22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成都武侯

2016-05-18 08:19:5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白薇

图片默认标题

“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的相关信息介绍。邱美智 摄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邱美智):5月17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联合组织的“2016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走进成都市武侯区。来自美国《美中时报》、德国《欧洲新报》、意大利《世界中国》等18个国家的22家海外华文媒体,用手中的镜头与笔触聚焦武侯区“两核共振、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双创故事。

  武侯上演“蝴蝶效应” 创新创业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武侯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刚刚在新三板挂牌的“米米乐”网上商城正在电商领域攻城拔寨。作为公司创始人,已过不惑之年的刘文太在一群年轻的创客中显得特别醒目。他喜欢这种活力四射的创业氛围,这也总让他回想起十多年前来到成都初次创业时的情景。

  从卖电脑起家,到进军“互联网+”领域,刘文太的创业轨迹与磨子桥的华彩蝶变相辅相成。去年,成都武侯区提出在IT卖场聚集的磨子桥打造创新创业街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模式,投资创建了首批2万平米创业载体,由此引发“蝴蝶效应”——曾经一度沉寂的全国IT第三卖场因创客的聚集重新活跃起来,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参与建设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就连那些被遗忘在象牙塔中的科技发明,也随着双创“热潮”走进大众,实现着成果转化。

  曾经与北京中关村齐名的成都磨子桥,在经历衰落、低谷、阵痛后,终于在创新创业大潮中迎来了全面转型升级的春天。

  卖场变成创业场 卖电脑的现在“卖大脑”

  走过一轮北上深的邓旭,被磨子桥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氛围吸引住了。从去年10月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创新创业企业在磨子桥诞生,以“互联网+”领域为代表的初创企业在这里近乎疯狂的生长,吸引大量资本到来。

  在“百脑汇”,近百名创客正在利用共享空间为实现各自的创意而忙碌,这一幕让曾在北京创业的邓旭印象深刻。每个创业团队的想法初看起来都是“天马行空”,但事实上,自从邓旭发展了“互联网+创新家装”项目,“7天装修100平方米新房”并不夸张。

  成都科技一条街曾开创了成都IT产业集聚发展的先河,承载了众多创业者的梦想。“百脑汇”是磨子桥很有名的IT卖场,近年来却因为电脑市场的不景气而陷入迷茫中。与百脑汇情况相似的卖场还有一大堆。产业衰败,企业迷茫。

  2015年,武侯区做出了创新创业规划,提出努力建成具备广泛影响力、辐射力的创新创业首选区,推动磨子桥转型升级,打造成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很快上路。磨子桥涅槃重生,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借创新创业之势,百脑汇把第四楼层发展成为小微企业共享创业中心,实现了卖场到创业场、卖电脑到“卖大脑”的转型变。短短半年时间,该创客空间已聚集了美优网、品质家、泼克文化、欧几里得等23个项目,创客人数达223人。

  曾经的资深电脑超市龙信大厦,整体转型为7000平方米的独栋综合创新创业载体。走进大厦,各个楼层已进行了功能分区,装修装饰简约温馨。在这里,创客们工作时间可以约合作伙伴在会客厅里泡上咖啡商谈业务,午休时可以到大厅听听音乐放松心情,空闲了还可以到健身房里锻炼身体。

  据了解,武侯区采取政府返租、社会资金介入、业主自我改造的模式,将磨子桥电脑卖场等闲置的约3万平方米商业楼宇改建为创新创业载体。目前,磨子桥创业街区入驻6家孵化机构、120多个创业项目、1000余名创业者。

  从当初的“科技一条街”到如今的“创新创业街区”,从以前的卖电脑转型到现在的“卖大脑”,在创新创业同一内涵下,新时代区域经济实现“升级版”。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