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聚集高端产业 服务国家产业转型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杰):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这里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和北方唯一的国家自贸区。过去十年,滨海新区打造了以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海洋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布局,释放了巨大的投资需求,聚集了高端的生产要素,为推进中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探索。
走进渤海湾畔的太原重工滨海重型机械公司,人们会惊叹厂房之大,装备之巨——在占地10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代表产品——锻压设备的重量达到数万吨。
沿着1公里长的海岸线,这家企业打造了4个5万吨级的舾装泊位,初步建成“前港后厂”的重型装备总装和出口基地,订单来自南美、南非、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太重滨海被总公司太原重工赋予厚望。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太原重工是名符其实的“国之骄子”。如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是太重与众多大型国企面临的共同课题。太重滨海公司总经理廉广社表示,太重总部地处内陆省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制造环节和交通运输的 “瓶颈”制约。太重选择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生产基地,既是看中优越的区位条件,也瞄准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这个基地要拉动本部的生产能力。以前全部是陆上装备制造,现在全都转型是海洋。天津市全国第六个海洋经济示范区。我们来了之后,海洋装备方转型得到当地政府支持,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012年投产后,太重滨海公司确定了海洋钻井平台、锻压设备、港口机械等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年产值达到30亿元。除了建设生产制造基地,这家企业还在滨海新区打造了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力争“十三五”末,形成独立完善的海洋工程平台建造模式,打破技术壁垒,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中、高端海工装备的国产化配置。
太重滨海公司所在的天津临港经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下属的重要经济功能区。这里通过围海造陆,形成了港口工业一体化的经济集群。海洋经济产业、智能装备、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三大经济增长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12家。
与太重滨海公司毗邻的,是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它的主要产品包括海工装备及配套产品、压力容器、非标设备等,订单来自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等大客户。这家企业的副董事长国忠齐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的重点是开拓海外市场:“我们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东南亚、中东地区的订单都是在这里制造的。依托天津的港口优势,在这里投资9个亿。高端装备制造这块,未来准备把海外市场拓展到我们产值的50%到60%。”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天津滨海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1%,2015年达到9270亿元。持续释放的经济活力,与高质量、有特色的大型项目密不可分。
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张勇表示,随着大飞机、大火箭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滨海新区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滨海新区围绕着构建我们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来实施发展。2015年,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5万亿,其中,八大优势产业占比达到87%。过去十年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培育超百亿级企业集团21个。”
在中国北方唯一的国家自贸试验区落户滨海新区后,当地正在依托产业优势和金融创新政策,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飞机租赁中心和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租赁基地;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推动大型装备、成套设备“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