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洗白”广告不能让整个中国背锅
中国一家生产洗衣剂的公司拍摄了一则广告,在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中激起轩然大波。该广告的内容为一名黑人男子欲亲吻一中国女性,后者将该男子塞进了洗衣机中,最后从洗衣机里出来的是一位被洗白了的中国(或亚裔)帅小伙。西媒齐声谴责这是“种族歧视”。
看了广告的视频,内容确实有些“二百五”。广告设计者似乎对“种族歧视”问题毫无意识,完全不了解它对于美国等西方社会的敏感性。就广告创意本身来说,好像既清楚又新奇,如果设计者还曾自鸣得意的话,那真是无知得令人绝望了。
这则广告是为“俏比洗衣溶珠”而制作的,该品牌之前很少有人知晓。拍摄这样的广告,让人不难估量那家公司品牌推广团队的水平。该公司如果就这样马大哈地做事,今后能否有前途令人怀疑。
然而西方媒体大规模报道此事,渲染它的意义,把种族歧视的帽子扣到中国社会头上,却是走向了极端。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没有经历过不同种族的明显区分,种族问题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的意识形态,中国的民族问题与种族问题风马牛不相及。因此“种族矛盾”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种“知识”,是外国的事,而非中国人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中国人缺少种族问题的集体意识和敏感,是符合实际的。
除非那家公司是故意拍上述广告,要用引发争议来做品牌宣传,否则说这是该公司犯的一个低级错误,他们原本无意冒犯非裔公众,也是合乎逻辑的。
西方媒体表达不悦,完全可以理解。但揪住此事不放,没完没了地上纲上线,就是另一种过分了。或许他们是另一种无知,以为在种族问题上中国的历史同西方的种族主义历史一样脏。或者这是因为他们内心就在种族问题上不干净,这是他们种族主义情结的一种外化表现。再有一种可能是他们存心找中国茬。
这件事也告诉了国人,世界对中国的兴趣快速上升,中国内部的很多事情正在变得“国际化”,我们说话做事都可能多了一批中国之外的观众。如果中国是世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中心,我们的基层社会表现就会受到模仿。遗憾的是情况并非这样,我们的基层言行正越来越多受到西方挑剔目光的扫描。
这或许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过程,中国与外界的碰撞和磨合变得深入,延伸到如何评估中国一家公司做了不当广告这样的细节。
不能不说,中国社会对外做这种碰撞还是蛮吃力的。我们社会的精细度还不够,外界想在基层抓中国的小辫挺容易的。对于这方面的麻烦,我们既不能满不在乎,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外界感受。也不必忧心忡忡,对基层出现“涉外事件”看得过重,产生集体愧疚。我们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地处理争议。
像这起广告引起争议,我们没必要为中国涉事公司辩护,而应当批评它做事粗糙,视野太窄。同时对西媒过度解读此事也不能迎合,它们的偏见应受到纠正。西方近代的发展中有过很多罪恶,种族主义是其中之一。中国的社会进程并无相同经历,因此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中国的表现,其结果常难免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