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农业谋“绿色”崛起
原标题:新疆:特色农业谋“绿色”崛起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31日电 题:新疆:特色农业谋“绿色”崛起
新华社记者赵春晖
莫乎塔尔·吐尔迪的好运是牛羊带来的。自从他家的果园不再使用化肥,改用牛羊粪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为卖核桃发过愁。
莫乎塔尔·吐尔迪是新疆温宿县果农。他所在的“核桃新村”是南疆塔里木盆地优质果品最集中的产区,每年卖核桃、红枣等果品的收入,占到这里农民收入的八成以上。
两年前的秋天,内地客商来这里收购核桃,价高的一个条件就是果树没施过化肥。莫乎塔尔·吐尔迪自然是夸口自己家的核桃品质优良,用的全是农家肥。
但当客商拿出一个小仪器,把核桃放进去鼓捣了一阵后,不会说假话的核桃却出卖了他。客商摇摇头,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看到村里其他人的核桃比自己每公斤多卖出近10元,莫乎塔尔·吐尔迪既羡慕又懊悔,当年入冬前,他就老老实实地在自家果园的树下埋下牛羊粪。
莫乎塔尔·吐尔迪的20亩核桃园是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果园的一部分,随着挂果越来越多,国内外客户对这里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用过化肥,不打农药的果园,果子还在树上,就被预订一空。当地农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农家肥。
连绵千里的“绿色果园”迅速崛起,让干旱的新疆成为全球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据林业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疆林果总面积已突破2200万亩,红枣、核桃、杏、香梨和苹果等果品的产量达到1000万吨。伴随着林果业的崛起,新疆各族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过去5年间,当地农民来自林果的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与林果业一样,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业结构的连续调整,新疆农业现代化也不断推进,一大批特色产业在天山南北乘势壮大,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改变了这里农民的命运。
在天山北坡,种番茄的李斌如今一身休闲打扮,早已不是当年穿胶鞋、扛铁锹的模样了。在春末夏初,他的工作只剩下了“拧阀门”——当地里需要浇水的时候。
与往年一样,今年年初,当地一家企业继续与李斌所在的古城南门村签订了数千亩番茄的收购订单。企业不仅统一提供种子,还向村里派出了技术人员。李斌说,厂家的要求具体到从播种到采收的每个环节,在交售时节,甚至规定运输番茄的车辆不能运输别的农产品以及货物,以防原料被污染。
古城南门村所在的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位于天山北坡,炽热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使这里成为世界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为了抵制农药超标的番茄,不少收购企业甚至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农药残留物检测设备。有了这种设备,只需摘下一片叶子,就能检测出田里番茄的农药含量。
“企业怎么要求,那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地照着做,不然吃亏的是自己。”李斌解释道,“用我的番茄做成的产品要卖到欧洲去,不按要求做,会丢中国的脸!”
而五六年前,一些愤怒的农民在企业门口倾倒番茄以示抗议,那场景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企业拒绝收购不合格番茄。“这种‘挑剔’的做法当时并没有被大家理解。”李斌回忆说。
事实上,正是在企业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下,新疆数万农民才种出了品质极好的番茄。如今随着新疆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种植番茄的区域也逐渐固定,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天山北坡形成稳定的规模化产业带,也增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几年前,一提起新疆农业,言必称棉花;如今,在天山南北,除了棉花以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甜菜、打瓜、啤酒花和芳香植物等区域性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不断发展壮大,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内部良性循环。
借助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新疆不断推动这些绿色农产品从“特产”走向“精品”,目前已有万余种“名优特新”农产品在网上叫卖,当地特色农业的优势正借助互联网流通体系显现。各地按照市场要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了“西域果园”、“楼兰”红枣、“天山”瓜子等一大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新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到了内地城市,甚至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