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战火、动荡、贫困中的孩子:身处“暗夜” 心向阳光

2016-06-01 22:36:28|来源:新华网|编辑:靳松

  新华社北京6月1日新媒体专电 题:战火·动荡·贫困中的孩子:身处“暗夜” 心向阳光

  “六一”儿童节,是属于孩子的快乐节日。然而,有这样一些孩子,相比世界上大多数同龄人,他们的双眼过早地目睹战火、动荡、贫困、封锁……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清晰而迫切。这些被打断正常成长过程的孩子境遇如何?他们有什么节日愿望?新华社记者走进中东、非洲等动荡、战乱、贫苦的地区,探访其中别样的童年。

  苦难让孩子提前“长大”

  亚萨·赛义德,一个埃及孩子,骑着一辆生满铁锈的童车在泥泞的小巷子玩耍,身上衣物已脏得无法辨清颜色。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不远处的穆克特姆山,被叫做“垃圾城”。当地垃圾处理仍旧主要依靠人力,这里的居民世代以垃圾处理为业。

  “我的家人都在这里生活,他们到外面去带垃圾回来,坐在家里分装,然后运走,”赛义德对记者说,“爸爸妈妈还有哥哥都在做这个,我不上学的时候就回来帮忙。”

  同样小小年纪的印度男孩纳亚,也开始帮助家人承担繁杂家务,养家糊口。纳亚的家乡,是印度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西南部的一个乡村。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这里,目之所及是破败的房屋、泥泞的道路、衣不遮体的儿童。

  清晨六点,阳光照射到河岸,纳亚拖着瘦小的身体已在河水中工作了一个多小时,努力清洗着从其他地方收来的脏衣服。一件衣服5卢比的清洗费,一天清洗100件衣服,他就可以为家中补贴500卢比。

  虽然生活困苦,但能在家守在父母身边的赛义德、纳亚还是幸运的。而那些因战火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命运坎坷的孩子,又是另一番生活景象。

  “我希望这场战争赶快结束,一切恢复曾经的样子。”13岁的塞娜说。

  战火纷飞的叙利亚,SOS儿童村中住着141名像塞娜一样的孩子。他们多是父母在战争中遇难、或是因为家人无力抚养而被遗弃的孩子。大约每10名儿童和一名“全职妈妈”组成一个家庭,儿童村里共有18个这样的家庭。

  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在希腊北部和马其顿交界地区,伊多迈尼附近的公路上经常能看见三五成群、身背行囊、神色疲惫的难民。他们中不少是孩子,岁数大一点的,已经帮父母携带行囊。

  他们过早失去了向父母撒娇的“权利”,必须学会照顾自己甚至家庭。

  难民营里简单的快乐

  动荡中的童年,也有简单的快乐和满足。

  在雅典以北约300公里处的拉加迪基亚难民营,由联合国和希腊政府联合设立,目前有192顶帐篷,住着近900人。这里的孩子们,生活相对安定一些。

  难民营工作区的办公室(简易的铁皮屋)里,来自叙利亚的9岁男孩穆罕默德,正在帮志愿者分餐票。他的小脸有点脏,但神情认真而专注。

  穆罕默德对记者说,从到达希腊开始,他开始在难民营的学校里学习英语、希腊语、数学等基本课程。虽然学校条件简陋,课程断断续续,但毕竟开始学习了。

  位于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卡兰迪亚难民营里,有大约1.4万名巴勒斯坦难民。孩子们在破旧的房屋和狭窄的街道中长大。没有游乐场,他们已经习惯放学后在难民营狭窄的街道上玩耍。尽管条件艰难,他们仍然尽情欢乐,享受童年时光。

  “我叫穆斯塔法,今年10岁,最喜爱的运动是足球。难民营里有很多我喜欢做的事。”在仅容一辆汽车通过的狭窄街道上,穆斯塔法和小伙伴们翻跟头、踢足球,三两成群地嬉闹玩耍。看到记者的镜头,他们聚拢过来,讲述他们最开心的事——“这里有一个小广场,我们经常在那里玩”“我最喜欢和我的表哥玩捉迷藏”……

  孩子们的快乐总是简单的。儿童节,一本书、一个玩偶就能让他们很满足——“我希望得到一个大大的泰迪熊”“我想要一辆校车,还有胶水”“我想要一套蜘蛛侠的衣服”“我想要一辆自行车,就可以骑车上学了”“我想要更多的礼物,比如书、铅笔和钢笔”……

  梦想“发芽” 希望仍在前方

  非洲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贫民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那些略显害羞却又笑容灿烂的孩子,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

  肯尼亚的马萨雷贫民窟里,有一所简易音乐教室,“教学设备”只有一台小音响。两位创办人从小一起在马萨雷长大,他们希望这间教室能帮助贫民窟的孩子改变命运。

  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会到这里来学习唱歌和跳舞,他们心中充满音乐梦想。

  “我叫塞琳,今年10岁……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说唱歌手,实现我的梦想。”

  “我叫罗达,长大后想当一名音乐家,我知道我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我叫埃尔维斯·迪恩,今年7年级,我在附近上学,我最擅长跳舞。”

  ……

  除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许多生活在难民营里的孩子,希望长大后能够改善这里的环境,为难民们造福。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改善这里糟糕的条件。我知道这个难民营只是个暂时居所,但我希望能让这个破烂的地方焕然一新。”13岁的加沙少年易卜拉欣·内曼,从小在沙提难民营狭窄的街道中长大。他的梦想也一起成长。

  近73万平方米的沙提难民营位于加沙城西,是加沙7座难民营中最拥挤的一座。在这里,内曼和朋友们没有地方玩耍。他说,如果他能梦想成真当上建筑师,首先会给难民营的孩子们建一个操场,改变难民营的面貌。

  还有很多像内曼一样的孩子,他们的梦想正在艰难的生活中渐渐“萌芽”。

  大马士革的儿童村里,14岁的哈米妲来自阿勒颇,梦想成为一名律师;

  沙提难民营里的艾哈迈德·阿克沙姆,梦想成为一名医生,让生活在难民营里的人有更好的医疗;

  拉加迪基亚难民营里,阿娅和弟弟妹妹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埃娜斯想到伦敦学英语,将来当英语老师;14岁的拉万想当阿拉伯语老师;9岁的扎哈想去帮助其他失去父母的孩子……

  战火、动荡、贫困、封锁……让这些孩子如在暗夜中一样艰难前行,但他们对美好生活清晰而迫切的向往,让希望和梦想就在前方。(参与采写:任玮、李茜、杨臻、李明、王雪、刘咏秋、陈占杰、高路等)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